潘玉芳,在嘉北街道阳海社区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阳海社区绣花站的主办者之一,远近闻名的“民间绣花大师”,社区里不认识她的人没几个。绣花站从3年前白手起家,现在已拥有近30名固定的绣花能手,业务走出嘉兴向上海、江苏等地拓展,每年的业务量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年产值超过了30万元。说起她的“创业史”,潘玉芳总是由衷地说,从起步到形成现在的规模,都离不开社区党支部的关心与支持。
嘉兴经济开发区领导告诉笔者,潘玉芳的创业过程,是开发区启动“先锋工程”中充分发挥社区、村党组织引领、扶持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开发区注重发挥社区、村党组织优势,通过建立社区创业站、服务站,为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潘玉芳早年是纺织企业的员工,下岗后找不到工作,就靠绣花挣点辛苦钱。在社区“党旗引领创业致富”活动中,有一技之长的潘玉芳成了首选,阳海社区决定建立社区绣花站,由她担任站长,社区免费提供场地,招收失土妇女进站工作,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并向服装企业承揽手工绣花加工业务,通过集中管理、分散加工这一灵活的运作模式。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批贫困家庭通过绣花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创业引领者,就能带动一群人,影响一个社区、村落。在“先锋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开发区积极鼓励已创业致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引导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原嘉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党员朱德明退休后,在家搞起了葡萄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后,扩大规模,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他在自家创业致富的同时,还无私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附近农户,发挥了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参与创业。城南街道八字桥村发挥党员干部作用,举办羊毛衫电动横机操作培训,依托洪合羊毛衫市场,鼓励农民发展个私横机羊毛衫加工,实现了由原有手工业向电动加工业的转变,全村有70多家农户羊毛衫加工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如今,在开发区已形成了“一条龙”式的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培训机制,他们从制订严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计划入手,完善培训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做到“训前审核、训中监督、训后复查”,确保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到位,培训质量明显上升,参训单位与培训人员满意度普遍提高。今年以来,已举办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3个,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50人,岗位培训211人。开发区根据党员群众的创业需求,组织分类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为他们进行种养殖、面点制作、焊接等专业技术辅导,积极推行失土、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目前,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已举办居民就业技能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居民1550人次。随着一批批创业“粗坯”的出炉,开发区创业先锋的队伍正日益庞大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