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劳务公司帮我找到工作,我有了养活自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对生活有了信心。”43岁的周世红是马鞍山市花山区霍里镇双板村村民。
她对近日前来采访的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马鞍山市成千上万的农民足不出村,在村劳务公司的帮助下上岗就业。2008年,马鞍山将全市就业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列入民生工程,在去年10个村互联互通基础上,241个村与乡镇区县市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市就业信息共享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在村劳务公司的电脑上找到工作。
2005年,马鞍山市基本解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 “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问题。但在农村,随着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输出人员素质低、就业层次低、薪酬水平低、市场运作不规范、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新问题面临新机遇。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后,马鞍山决定将就业服务重点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组织化程度和劳务输出效益。2006年1月26日,马鞍山在当涂县劳务输出较为集中、选派干部任职的石桥、乌溪和塘南三个镇进行试点,在全国首创成立6家村级劳务服务公司。劳务公司统一名称、标识、协议、服务理念,统一配备负责人和专管员、发布就业供求信息、开展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统一管理务工人员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统一为务工人员开展维权等服务。
2006年10月20日,成立仅一个多月的银塘镇陈家村劳务公司举办首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吸引49家用工单位,257名农民工与招聘单位达成用工意向。继此次首开先河后,村级劳务公司纷纷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2007年,马鞍山把统筹城乡公平就业列为民生工程,在全市241个村全部建立村级劳务服务公司,配备241名专管员,并在村民组设立信息站,实行精细化管理。“村级劳务公司的全覆盖,使马鞍山初步建立起城乡统筹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动保障模式。”马鞍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王众介绍说。
帮助农民工维权
5月25日下午,蚌埠怀远县计长村在马鞍山丹阳镇打工的七位农民工来到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投诉,他们在镇边贸大市场打工,包工头拖欠工资。接到投诉,所长王胜寿带领劳动监察员前往调查。6月3日,七名农民工高兴地拿到拖欠的工资。
近年来,马鞍山在19个乡镇全部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与村劳务公司一起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没有村劳务公司的帮助,我们家就垮了,现在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说起村劳务公司,当涂县丹东村村民孙保年的爱人感激涕零。经村劳务公司介绍,孙保年到村里蒙牛牧业公司工作,因公摔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村劳务公司及时出面与企业协商,为孙保年家争取23万元赔偿,又将孙保年爱人介绍到蒙牛公司上班,同时,村里还为孙保年爱人和两个孩子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一家三口基本生活无忧。
塘南镇大姜村村民姜乃龙是名建筑包工头,全村上百名劳动力跟他外出打工。去年初,姜乃龙准备从南京中建集团承包无锡新区两栋14层住宅工程。由于国家规范建筑市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允许包工头直接承包工程,眼看谈妥的工程就要泡汤,村劳务公司得知情况后,出面与南京中建集团签订合同,帮助他顺利拿下这个工程。姜乃龙深有感触:“劳务公司帮我们签合同,帮我们维权,给我们撑腰,我们在外只能为公司争光,不能丢公司的脸。”
南广村赴俄罗斯务工队成立后,马鞍山市总工会指导务工队及时成立工会,还出资为赴俄罗斯务工人员赠送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如今,各村劳务公司纷纷建立外出务工者工会、协会和党支部,并向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公布乡村两级服务热线电话,确定专业律师进行法律政策指导,对农民工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两年来,马鞍山乡村两级劳务服务机构直接解决劳务纠纷200多起,同时为农民工家庭组织土地流转、农机助耕、子女上学等服务,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新农民”成长的“摇篮”
今年3月,霍里镇双板村14位村民经过培训走进马钢公司就业。
双板村劳务公司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邀请镇劳动保障所到村设立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先后培训服装裁剪、种植等工人230多人,输出劳动力300多人。
“经过村劳务公司组织培训,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有了一技之长,就能找到工作。”丹阳镇丹东村支部书记王平广介绍说,2007年3月至今,村劳务公司帮助400多村民实现就业,现在全村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民基本实现就业。
专管员是村级劳务公司的专职工作者,专门负责劳务公司的信息收集、发布、人员培训等工作。去年9月担任丹东村劳务工作专管员以来,25岁的费习松深感责任重大:“要让农民找到满意工作,除了收集、发布劳务信息,更重要的要搞好培训,让农民学到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学习法律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后,马鞍山制定激励政策,对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给予每人10元和300元补贴,对组织开展劳务输出的,每人给予20元补贴。两年来,马鞍山241个村级劳务公司先后培训农民工5万多人,其中,开展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2万多人次,开展餐饮、建筑、车工、焊工、家电维修、电子装配等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6000多农民工经过培训拿到专业资格证书,在劳务市场竞展风采。通过培训,13000多人实现转移就业,“零转移农户”实现就业1147人。
身怀一技之长的普通农民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合格劳动力,不仅活跃在国内市场,有的还走出国门大显身手。近年来,马鞍山又先后组织培训近百名农民工到俄罗斯、科威特、尼日利亚务工。 |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