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杭州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1.5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3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31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45%和187.91%;失业保险参保净增人数18.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5.8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8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4%,控制在目标任务4.0%以内。
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下发了《关于修改<杭州市区“4050”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暂行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杭劳社就[2008]100号),起草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代拟稿)等,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2008年上半年,主城区新增社区公益性岗位932个,新增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36人次,公益性岗位实有在岗人数10068人,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协管岗位工作约3000人。目前为止,主城区累计已有33075名“4050”人员申报灵活就业,其中上半年新增7341人;今年上半年,主城区申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952人,金额达1556.34万元;用人单位申领用工补助和社保补贴达4751人,金额达2034.37万元;有663人申领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金额达99.17万元。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系统化
算上今年,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已经连续四年与团市委、市教育局等联合组织了“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今年上半年举办了杭州市2008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启动仪式暨“百城万企进校园”就业创业推荐会,组织147家企业,共提供了2725个岗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940人。此外,还在中国博客网上召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暑期实习招聘会,共有93家企业,提供了2112个实习岗位,网上投简历数18340份,点击量达100万次。
目前,包括今年新增的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已在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五所在杭高校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编写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材》。全面推动创业项目进校园,组织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分别在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江科技学院等五所高校举办创业项目展示会,参观、咨询的大学生达1000余人。
此外,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上半年还举办了“2008年中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层论坛”,邀请在创业促就业方面工作突出的天津、大连、上海、苏州、杭州等15个城市政府领导、参与创业扶持政策制定实施的中央部委代表、就业创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代表共100余人参加论坛。围绕宣传倡导创业理念、完善创业政策环境、加强创业服务保障、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14万余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找到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29场次,共有5724家企业提供了13.12万个岗位,报名人数达8.83万人次,其中达成意向2.74万人次;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提供就业岗位116.15万个,求职登记33.81万人次,介绍成功14.10万人次。
除此之外,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还举办了2008年杭州市校企合作技术工人供需对接洽谈活动,邀请了全国近20个省市的165所专业技术学校和本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用工量较大的166家企业进场设摊,为校企双方搭建起合作对接和信息沟通的平台,企业与学校洽谈374家次,达成用工意向达1.45万人,不少学校还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下半年就业工作压力依然不小
记者从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了解到,下半年我市就业工作压力依然不小。一来就业形势呈现出老矛盾与新问题交织的态势。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新高,这些都在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二是人力资源市场硬件建设跟不上新形势发展要求,市区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小、功能少、档次低,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仍较滞后。三是一些就业政策仍存在着瓶颈,还没完全落实到位,就业长效帮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四是地区之间工作发展仍存在不平衡,部分区、县(市)仍存在人员不到位或兼职人员较多且经费不落实现象,使得许多工作无法深入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今年下半年,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健全促进就业长效机制。2、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建设。3、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体系。4、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5、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6、探索建立失业调控机制。7、抓好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