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假如这篇《华盛顿邮报》上的文章出现在几个月前,未必会让人当成娱乐性新闻来解读。当时,一部分西方媒体眼中的北京奥运会,正如瑞典一位专家所形容的那样:“它就像一个大篮子,不仅仅装着体育,还有政治,显得太沉重了。”的确,那段时期一部分人关于对中国丑化、妖魔化的谣言满天飞,还被某些媒体煞有介事地刊登,于是才有外国运动员带着口罩到中国、外国观众担心在北京因说错话被抓这样的事情出现。
现在都好了,奥运终于回归了本色。瑞典电视台在报道北京奥运会花絮时说,前两天,“记者无国界”组织试图联系那些在中国的瑞典记者,希望他们能报道些中国“人权”问题的新闻。可在北京的那些瑞典记者们回应说,一是报道北京奥运会确实很忙,没时间找那些“人权”问题;二是到目前为止,他们看到的中国一切都好,似乎真的没什么问题。
瑞典《每日新闻报》在一篇题为“现在是北京时间”的评论中说,奥运会的力量是如此巨大,现在,她不仅使北京成为唯一的焦点,也令奥林匹克成为唯一的话题。政治?连那些政治家现在都不愿意讨论这个话题了,因为好多人正坐在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看台上。奥运会不再是个“大篮子”,更不再那么沉重。
近来看国内的网友也以“喜闻乐见”的态度来看待北京奥运版“韩乔语录”,想来“快乐”、“轻松”才是奥运的本色吧。(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