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外出给别人打工,现在在家当“老板”,角色转变后的吉州区长塘镇毛山村村民刘海清,天天自驾私家车往返于养殖场和家里,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国家富民政策带来的实惠。吉州区充分利用地处市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农民返乡创业,这些过去南下北上“打工谋生”的农民游子,现在在家办厂当“老板”的就有750多家,他们不仅找到了自己一片天地,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带领一方群众致富。
外出农民工经过市场的洗礼,积累了财富、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务工地老板的信任,或结交了一批商界朋友,潜移默化地接受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通过引进外地老板的资金、设备,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或另起“炉灶”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把优势资源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引向中部地区,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区内集中,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龙辉村木业有限公司老板龙敏华,曲濑乡高联村村民,前些年赴深圳打工,在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老板的办厂经验,今年年初,瞄准家乡这块热土,与几个村民一拍即合,决定合资办厂一期投资180万元,从选址到8月8日公司正式开业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家门口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已招聘员工40多人,预计二期工程完工后,投资金额将在200余万元,用工人数也在100人左右。长塘镇建筑土方砂石工程公司经理刘钱春,长塘镇西逸亭村人,早年在北京贩卖蔬菜,2004年,回乡成立了建筑土方砂石工程公司,如今,他的公司经过4年发展已有下属4个施工队,公司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为鼓励和吸引务工能人回乡创业,该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出台招商引资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大力营造回乡创业氛围,对回乡创业的优秀企业老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并对他们进城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优先予以解决等。这一切不仅直接反哺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更成为了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加强对回乡创业农民驾驭市场的风险能力,该区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加以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帮助其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对返乡创业人员在市场运作或技术开发中遇到的难题,及时为他们同有关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帮助其解决或提供多方位的市场信息,以助他们进一步开拓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
来源: 井冈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