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女大学生宋丽娇创业3年成为资产上千万元的大老板;四十出头的苏铁跃“挣了100万元,回来办个厂”,试生产三个月就接到近2000万元的订单;农村能人张建五2005年创办首山公司,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
他们只是许昌人创业发家的典型“浪花”,在他们背后,是许昌全民创业的“大潮”。
A
一场“全民皆兵”的创业运动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许昌宏伟集团董事长郑宏伟早早就等候在自己投资建设的宏源污水处理厂门口。
在幼年时,郑宏伟失去一只手。凭着“只要思想不残、志气不残,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和诚信经营,他已经拥有9个分公司、资产总值近10亿元。
“他只是许昌市发起的全民创业浪潮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许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军英说,“在他背后,是全市1.3万多人的回乡创业群体,以及许昌全市100多万人的庞大创业就业大军。”
“在许昌,我们把全民创业当成一场战斗来抓,这次,‘我们全民皆兵’。”赵军英说,“从目前来看,取得了一些成就,徐光春书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
B
“政府是创业运动的总后勤”
“政府就是创业运动的总后勤。”指着一本名为《许昌市创业富民就业惠民政策汇编》的书,赵军英说,“这里面包含了所有市直部门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
赵军英介绍,自去年12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到许昌调研时提出“把许昌打造成为最佳创业基地”后,许昌市委、市政府就将“全民创业”提升到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高度。
这本厚达109页的“政策汇编”可以说是许昌市“全民创业”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许昌市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工商局等20多个部门均有明确分工,各个部门每月都有具体的支持创业富民工作的任务。
许昌市优化办副主任刘书军说,市优化办还开通了举报电话,企业遇到发展中的困难都可以打举报电话,优化办负责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每季度优化办根据举报电话和暗访调查,对市直政府部门进行打分,分数最低的单位“头头”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C
“想尽一切办法为创业铺路”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许昌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促进“全民创业”的氛围。
“凡是法律不禁止的优惠政策我们就应该出台;凡是企业要求解决的,在法律框架内都要给予解决。”刘书军说,“最近我们再次减少审批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许昌市行政审批项目经过自2001年起的9次“瘦身”,已由原来的2035项减少到现在的225项。
大讨论期间,许昌市积极查摆问题,决定再次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确定新取消审批项目27项。经过这次压减,该市仅保留198项行政审批项目,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辖市。
“我们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创业铺路,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刘书军说。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