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安徽省就业再就业制度变革:力促和谐奏华章

    热点推荐  加入时间:2010/5/9 15:06:19  科杰在线 pc354.com
    陈宏前几年从合肥某企业下岗。在党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扶持下,他勇于创业,建立了宏峰仪表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多种流量仪表,广泛使用于化工、石油等行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他不仅凭己之力再次“上岗”,还吸纳了一批下岗职工进厂就业。
    陈宏的经历,生动反映了我省就业制度发生的深刻变革,也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写照……
    构筑政策“高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要、强省之策、和谐之基。
    30年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及固定工制度,人们捧的是“铁饭碗”。但这种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渐趋僵化、弊病丛生。
    随着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关乎民生、影响改革成败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愈显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锐意改革,不断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积极建立健全新的就业制度,构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高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我省就以政策为先导,基本解决了“文革”遗留的近60万人待业问题。随后,又安排了大批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服务中心,保障了79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就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2003年,我省贯彻落实中发12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及实施办法;2006年1月,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国发36号文件的意见;今年6月,省政府下发《意见》,对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新一轮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实施又拉开了帷幕。
    政策的阳光雨露正惠及更多的劳动者: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象范围扩大了;原先拿不到《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证了;进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复转退役军人等手持《就业服务卡》了;连农民工“下岗”后找工作也有了一定保障。
    为给就业创业一路“绿灯”,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等部门频频出台以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力培训、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政策。零贰年至2007年,全省共发放小额贷款9.11亿元、《再就业优惠证》102.02万本。
    “全省就业人口总量正稳步增长,从1978年的1873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818万人。仅零贰年至2007年,全省城镇就新增就业219.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7.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5%以内。”省劳动保障厅一位负责人高兴地说。
    “春风”温暖人心
    30年的变革证明:政策顺应民意,“行动”扎实细密,便能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效应。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我省推出一连串吸引人眼球的“工程”、“行动”:创业扶持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再就业百日帮扶行动、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和零转移就业农户行动等,如三月春风,吹暖广大就业人员的心田。
    我省就业工作有簇“闪光点”:2006年起各地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岗位和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叠加使用效应,实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扶持工程”,有力促进了自主创业,推动了以创业促就业。此举被原国家劳动保障部列入地方五大创新工作。
    就业困难人员的衣食住行,始终牵挂着各级领导的心。2007年初,省政府提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逐步消除零就业家庭”的要求,在全省实施“脱零”攻坚战。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闻讯而动,扩大社保补贴和扶持对象,并承诺当年10月底前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各地也毫无例外将“脱零”列入民生工程,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推行“一对一”的服务。
    熙熙攘攘的安庆市菱南再就业一条街,小有名气的“小斯制衣”业主是夫妇双双下岗、“沦为”零就业家庭的斯国莲。在社区的扶持下,斯国莲打拼数年,创出自己的品牌,原来一部缝纫机、一把尺子的小门面也变为有20多名下岗工人就业,集制衣和销售为一体的小型企业。
    “在创业最困难时候,是街道办事处主动上门送政策,并帮我们申请了小额贷款,真帮了不小的忙!”斯国莲至今感激不尽。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1.61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共计有3.2万名人员实现就业,其中0.3万人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0.5万人享受社保补贴。
    重在“授人以渔”
    太湖县寺前镇的胡翠平,原来身无所长;在接受技能培训后,她掌握了多方面过硬技能,成为江苏一家著名企业员工,日子愈过愈好。为建设家乡,她返回故里创办了自己的服饰公司,现年产值逾千万元。“全靠政府教会了我本事!”她感慨地说。
    职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许多人之所以就业无门,究其原因是缺乏一技之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省适时启动了一系列技能培训工程。
    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长效措施,我省出台了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制定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重点组织实施城镇失业人员培训、新生劳动力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项目,并下大气力抓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工作。眼下全省共有技工院校93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近千所。
    着眼提高全社会就业率,我省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组建了汽车、化工、经济技术、卫生、江淮(工程)等大型职教集团,按企业用人要求培养学生,企业参与办学,提供就业岗位标准,由此培养出大批社会适用人才。
    安徽汽车职教集团,曾与20多所学校及省内外一些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从2006年至今,6000余名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经过多年努力,学生王浩已成长为一家大型车辆企业的副总,他深有感触地说:“是职业教育培养了我,孕育了我的未来!”
    “职教之花”开遍江淮大地,“阳光工程”、“春风行动”培训如火如荼,更多的新生劳动力、农村进城务工者具备了专业知识技能,就业门槛大为降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零贰年以来,全省完成再就业培训184.17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近330万人,156.9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校在校生7.8万人,毕业生就业率逾96%。去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万人。全省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在我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初步确立,已实现从统包统配的计划体制到人力资源市场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体制,从单一的固定工制度到全面实现劳动合同制度的嬗变!”省劳动保障厅负责人如是评价。
    就业始有保障,则民心安定,社会和谐,安徽的崛起指日可待!
    来源:安徽日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