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教师在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动手培植蘑菇。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08届园林园艺系学生王守云今年毕业,不过他并没有像其他很多同学一样,怀揣简历奔波于各个招聘会现场,而是承包下了学校实习基地的1200平方米养菇大棚,做起了食用菌养殖生意,直接将“科技转化成了生产力”。
目前,王守云在养菇大棚里进行了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等多种食用菌的制种和栽培。他投入了10吨栽培料,预计可产菇1万公斤。目前,王守云已经生产销售各种菌菇5000多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上的菌菇价格,他第一季的收益至少超过两万元。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像王守云这样刚毕业就创业的学生还有不少。07届学生许虎晨毕业后回到家乡南陵县,自主创办园林景观工程公司,先后承接了万亩圩口护堤等绿化工程。06级学生许云峰等3名同学还未毕业就在顶岗实习期间,承租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大棚进行食用菌栽培……
为什么该校的毕业生能够迅速将书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行创业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负责人黄承钧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他说,毕业生创业最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经验和在经验中学到的专业技能。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不紧密、生产实习环节缺乏连贯性、专业知识在生产上综合应用受限等现象,根据岗位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该系结合园艺植物生产管理中的相关特点进行改革,构建了“任务驱动、产教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
对生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该校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生产任务实地操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如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以校内园艺生产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平菇、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秀珍菇等规模化生产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以全自动智能温室高档花卉培育任务驱动,结合校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进行蝴蝶兰、菊花、红叶石楠等花卉苗木的组织培养。
同时,该校还利用原有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进行花卉苗木、蔬菜、食用菌、园艺产品加工等实习。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根据教学要求和企业生产任务安排实习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实习鉴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岗位实践中得到综合应用,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又使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自身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