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4日起,四川省成都市政府拨出7500万元款项,一次性向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人员每人发放500元就业培训券。记者了解到,1月2日,首批173家定点培训机构名单正式确定并对外公布,培训专业涉及厨师、家政服务员、美容美发师、焊工、电工、调酒师、茶艺师等100多个项目。据悉,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其根源在于成都市政府找到了应对返乡农民工增加的“抓手”,将农民工再就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从需要岗位向岗位需要转变
随着农民工返乡人数的增加,四川省政府不久前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的5项措施之首就是免费技能培训,即以县为单位,以失业返乡农民工为主体,统一组织实施百万农民工免费技能大培训。同时,鼓励公共职介机构免费为失业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民办职介机构成功免费介绍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给予100元/人-200元/人的职业介绍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今年22岁的蔡平,是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龙北镇陶家村村民,已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一家电路板厂打工3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小蔡与同村另外两名同乡回川。2008年12月23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见到了他。蔡平告诉记者:“我文化少,工作不好找,干脆回家过完春节,报名学一项技术后再出来找工作。”
和蔡平比起来,四川省平昌县汉王庙农民张晓平则要幸运得多。“没有政府的鼓励,没有专家的指导,我可能找不到这样的创业门路。”提起创业经历,在平昌县汉王庙经营漫山乐休闲村的张晓平这样说。张晓平1993年外出务工,2008年10月他回到家乡,正好赶上平昌县就业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开班,他立即报名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关专家给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创业方案。同年11月下旬,他拿出多年积攒的十多万元,又借贷20多万元,在县城城郊办起了漫山乐休闲村,由于设计合理,经营得当,目前生意很好。
据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近期我省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15日,四川省返乡农民工达110.7万人,占总务工人数的5.7%;因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倒闭或减员而返乡人员达到36.6万人,占返乡总人数的33.1%。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农村劳动力管理处处长裴蓉称,这个返乡率“和往年差不多”,66.9%的农民工是由于灾后重建用工需求、中央农村新政策影响、回乡创业政策吸引、年龄和技能影响等原因返乡的。《报告》称,部分地区农民工返乡有逐月递增的趋势,“返乡者多数为劳动技能单一的务工者”,由于受自身技能等其他原因影响返乡的农民工达26.1万人,占返乡总人数的23.6%。因此,《报告》建议,要促进四川省劳务输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促进其就业收入从靠体力为主向靠技能为主转变,推动劳务就业由“需要岗位向岗位需要”转变。
免费培训全面启动
位于成都市东北部的金堂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达18万之多。最近,金堂县劳动保障局在调查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时发现,在5090名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2623人打算“学门手艺”。该县劳动局副局长廖先贵表示,在前期的调查中,他们发现最先被企业淘汰的农民工,大都身无一技之长,缺乏就业竞争力。
作为安置返乡农民工的重要措施,免费培训目前已全面进入金堂县乡用工领域。“看看这条纹路,打歪了”,“不用回针,接着打”……2008年12月11日下午,金堂县三星镇一幢白色大楼里,金堂县就业培训中心教师李顺珍正在指导学员胡蓉学习缝纫技术。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员们面前摆放着一台台缝纫机。两个月前,胡蓉还在外地做普通服务生,如今,她正享受着金堂县的一项优惠政策——免费入读由县劳动局开办的培训班,学习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胡蓉已经成为一名技术相对熟练的制衣女工了。
金堂县就业培训中心作为首批173家定点培训机构之一,占地2000多平方米,教学楼有5层、14间教室,开设了制衣、制鞋、计算机等十多个专业,用于培训的制衣、制鞋机器达500多台。一旦有30人报名就可立即开班。从2008年9月至今,全县已有2025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培训。
频出新政激发创业热情
各地频出新政,不断激发着返乡民工的创业激情。2008年12月1日,在眉山市举行的返乡农民工东坡区思蒙镇专场创业就业服务会上,6名返乡农民兄弟与担保公司、信用社签订了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东坡区在四川全省首开先河,将原本涉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向农村覆盖。
11天后,“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写入《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多条涉及工商、税收的扶持政策送给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
金堂县劳保局统计显示,从2008年至今,全县累计已有37名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创业。福鑫鞋厂的老板易遵雪,被评价为当地返乡农民工中创业的佼佼者。她从1992年起就外出打工,前不久,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鞋厂让她在内地开厂做配料加工。此后,易遵雪在家乡开办了一个有80多人的分厂,鞋厂到目前为止已经接纳了不少返乡农民工。
据四川省政府披露,截至2008年12月15日的统计显示,四川全省返乡农民工中开始创业的有50766人。尤其是地震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激情更高。据四川省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地震重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比例在全省21个市州属中上水平,广元、绵阳等地的创业者均超过4000人。重灾区绵阳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德俊告诉记者,该县有345位返乡农民工创业,其中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占7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