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科学发展在身边:从出门挣钱到返乡创业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3/17 22:35:58  科杰在线 pc354.com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我省蓬勃开展,高原人正在以实际行动,全面把握贯彻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科学发展在身边》专栏,展现我们身边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内涵,感受品味我省各族人民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上的良好风貌。
    2006年,当牧民常明寿带着全家兴冲冲地迁往县城居住时,谁都没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已经成了城里人的他,又义无反顾地返回家乡苏吉湾村,干起了一定规模的牛羊育肥。
    问到个中缘由,这位经过多年城市化洗礼的汉子说得很实在:“到县城住是想生活得好一些,回到家乡也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这几年农牧区政策好、变化大、项目多,哪儿好挣钱我就往哪儿走呗!”
    常明寿的家乡门源县苏吉滩乡苏吉湾村在祁连山脚下、门源盆地的边缘,祖祖辈辈以畜牧业为生。虽然这里有宽阔的冬春草场,有肥沃的黑土地,但贫穷依然是他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如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农牧区孩子一样,20年前,刚刚上完初中的他,因弟兄多、家庭无力负担学费,回家务农了。
    常明寿一家4口人,有255亩草场、34亩耕地。因为妻子稍有残疾,所以耕地、牛羊全靠他一人忙活。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8年,不安于现状的常明寿与两个同乡凑了7000元钱,在忙完自家农活后,雇车干起了油菜籽收购、贩运。有了一些积累资金后,他又辗转于门源、西宁等地,干起了更加有利可图的牛羊贩运。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灵活的头脑,几年下来,他家的日子好过了,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2005年,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这一大势推动下,苏吉湾村出现了自发的土地流转。因家里劳动力不足而被拴在土地上的常明寿马上接受了这一新观念,将草场和耕地租赁给村里的经营大户进行规模经营,自己一门心思“到土地以外找钱”。2006年,他索性在县城买房定居,两个女儿进了县城的学校,一家人由牧民变为城里人。他在县城浩门镇开的摩托车销售店生意红火,一年盈利十几万元。
    虽然在县城有家有业了,但常明寿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家乡户户通电通路了,到2008年底,村里人畜饮水工程也要完工了,这一切都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当他得知今年苏吉湾被列为全省7个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村之一,将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建设,他再也坐不住了。
    37岁的常明寿又一次作出了人生的选择,他安顿好摩托车销售店,返回家乡加入了专业合作体。因为要达到生态畜牧业草畜平衡的要求,苏吉湾需要减畜,这给牛羊舍饲育肥带来了机遇。曾经搞过牛羊育肥、摸清了销售门路的他又围着牛羊忙碌起来了。
    2008年10月底的一天,站在自家120平米的牲畜暖棚前,常明寿告诉记者,眼下他已经收购了100多只羊。通水后,他准备再盖四、五个这样大的暖棚,搞大型牛羊育肥,雇村里人来干。
    “没有农村的发展,我家不可能脱贫致富。”回忆起这些年走过的路,常明寿对自己见证了农牧区的改革发展感到很自豪。苏吉湾村对常明寿回乡创业非常支持。这些年,在城镇化进程中,这个日渐富裕的村子先后有11户牧民定居县城,但之后又“回流”农牧区的,常明寿是典型的一个。村委会主任何存龙说,像常明寿这样的外出劳动力回到农牧区,带回了资金、技术和新的观念,还可以让群众在当地就业,以前是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现在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方”。这可是新农村的新变化。(艾潇)
    来源:青海日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