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温总理谈就业 大学生应从中学什么

    创业指导  加入时间:2010/4/8 21:51:03  科杰在线 pc354.com

    改革开放之初,大学毕业生不存在就业压力,是香饽饽。
    如今,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了,种种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现在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3个多月时间,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普遍低于往年,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毕业生应在就业观念、就业方式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我们一定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学生应学好职业规划三步曲
    大学生就业观应避免陷入六个误区
    代表委员谈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看看美国人的就业观


    “我们一定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2月12日上午9时,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当听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陈威涛表达了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想法以后,温家宝感慨道:我大学毕业时希望把所学地质专业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要求到西藏工作。后来被学校留下来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我还是要求到西北工作,在城市里怎么干地质呀!大学生要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

    听了总理的话,陈威涛连连点头。他说:“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并不是这样,如有的片面认为,到农村、到基层工作是浪费人才,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不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因此,他们找工作的时候,眼睛往往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也有的贪图安逸,留恋大城市,眼睛只盯着收入高的热门行业,为了能留在大城市,为了能到热门行业去工作,有的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结果由于学非所用,再加上这些热门行业竞争激烈,非但成不了才,反而荒废了专业知识。
    大学生应学好职业规划三步曲

    中国学生职业规划普遍较晚

    “从我们跟众多大学生接触的经验来看,中国学生对职业发展规划的思考普遍起步较晚。”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中国部的项目经理黄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经历了高中时代的魔鬼训练,很多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比较放松,尽情地享受大学生活,而到了大三、大四面对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才开始考虑职业规划。”据介绍,这类学生差不多占到了9成。

    价值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

    中国大学生在自主性方面非常欠缺,很多大学生入读大学时的专业选择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都是由父母决定甚至操办的,这对他们现在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对此,专家认为,要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问题,除了要扩大就业需求外,还要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设定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规划三部曲:知己、知彼、选择

    专家指出,职业规划的三步曲应该是知己、知彼、然后做出选择,这三者缺一不可。

    所谓知己,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

    而所谓知彼,就是全方位地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就业机会、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环境、人力供需情况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信息。

    最后,才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

    黄琳指出,职业发展规划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还需要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认知和能力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
    大学生就业观应避免陷入六个误区

    一部分大学生坚守“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观念,在就业问题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们应走出以下就业上的六个误区:

    “终生一次就业”的误区

    很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他们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他们把就业与终生奋斗目标直接等同。在目前形势下,这种观念对大多数青年学生而言是不现实的。理论上只有尝试多种岗位才能找到自己的能力倾向与特长,才能更有效地放大自身的价值。因此,应在青年学生中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以渡过目前的困境。

    “学而优则仕”的误区

    近年来,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持续不减有多种社会原因,其中“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的影响不能低估。在庞大的“考公”后备军中不乏依靠父母供养的“考公”专业户,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态势。这种局势不加以扭转不仅会加大就业压力,对社会稳定也是一种冲击。

    “重就业、轻创业”的误区

    这个误区的形成与大环境有关,也与长期以来在大学生就业观中养成的“一根筋”的思维定势有关。走出这个误区既需要社会各部门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也需要大学生自身转变就业思维观念,在思考如何就业的同时也思考一下创业的可行性。

    “铁饭碗”的误区

    如果说考公务员是获取金饭碗,大学生们在择业上退而求其次就是追求铁饭碗的岗位,即财政供养的岗位,这种心态在大学生中极为普遍。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经济结构布局的完成,财政供养的岗位会越来越少,非国有经济将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这不仅是大局也是定局。
    “唯城市论”的误区

    “唯城是举”的择业倾向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在区域选择上的主流心态,尤其是大、中、沿海城市,大学生们更是趋之若鹜。就对青年学生的需求而言,中国的现状是大、中城市吃不了,县域以下、西北内陆区域吃不饱。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更关键的是如何构建一个长效的引导青年学生向县区流动的体制而不仅仅是应时的政策,通过利益驱动让大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唯专业论”的误区

    围绕所学专业找工作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这无可厚非。然而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来看,有两个因素不能忽视,一方面近年来各大学开设了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积累了大批过剩专业人才,如营销、文秘、法律、计算机等,形成“所学无岗”的就业局面,这类大学生不得不抛开所学另谋出路。另一方面大学生所读专业,相当一部分非学生兴趣,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往往是高考分数、家长意志、教师指导等综合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在就业问题上本着兴趣是原动力的原则,在照顾所学专业的同时把兴趣作为择业的参考坐标,会拓宽就业的视野,进而间接缓解就业压力。
    代表委员谈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在谈到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时,代表委员中的名校校长纷纷用自己年轻时代的经历,号召青年学生放弃“求高薪、求稳定、求舒适”等就业观,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机会锻炼自己。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代表说:“现在学生找工作喜欢攀比薪水、地位高低,希望工作舒适,有的大学生不愿意去乡下做村官,不愿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并不是那里不需要他们,也不是说那里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是他们觉得没有面子,这一观念必须改变。”“能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就是好的职业。”周其凤代表说,“我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做过,包括砌墙、掏下水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指出:“没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就没有大众化的高等教育。”40多年前,纪宝成和同时代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成为基层的一名普通劳动者,他曾在山上做过两年采茶工,他的同学中有不少人种地、养猪。在当时,偏僻的农村也能看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代表说,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毕业生要“眼睛向下”,多考虑去基层锻炼,比如争取当“村官”、居委会干部,这才是择业的正确方向,既锻炼了才干,又能造福社会。秦绍德说,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对薪水的期望值降低一些。“这两年在市场经济环境的熏陶下,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有偏差,把工作待遇放在职业选择的第一位,这是不对的。我们学校做就业指导时,就教育学生把事业、理想、兴趣放在第一位,不要单纯关注薪水。”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说:“其实,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该形成两个共识:其一,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应当成为衡量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要有当下的对策,还应有长远的谋划。其二,大学生就业作为民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社会各界支持、政府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及制订调整合理就业政策、家长和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等等,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推动力。”

    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委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因为就业岗位不够。我们中西部省份很多地方尤其是县市一级是很缺人才的。大量的人才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才造成了现在所说的就业难的问题。有些西部区很好的高校,就是因为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吸引不来人才。”
    热贴:看看美国人的就业观

    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

    Keith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他沉默,踏实,向上。别人说笑话时他总是像背景一样坐在位子上默默地笑。

    和他交往期间有过两次惊讶。第一次是当我知道他是我们总裁的儿子的时候。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在落基山脉上的牧场去玩。那片三十英亩的大宅院,让我们知道了他爸爸就是我们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财富前五十名公司的董事长),知道这个新闻时我们每个人都对Keith瞪大了眼睛,他睁着比我们更大的眼睛笑着说,“为什么要睁这么大的眼睛?知道了我是我爸爸的儿子,我们同事之间的关系会不一样吗?”他很平静地面对他的牧场,很和善地带着我们骑马兜游,让我们真感觉这里的一切确实与他无关,只不过是他爸爸创造的一个个人的历史。

    第二次让我吃惊是一年后,一天下班前他突然对大家宣布说:“今天是我上班的最后一天。我已辞职,秋季开学时我又要回学校上学了。”

    我们自然想到了州立大学的商学院,想到了他要去进修,多学些商业管理的知识以便接替家族的事业。可他神秘、半带调皮地说“我要去社区学院读烹调。”

    我差不多要蹦了起来。学烹调?烹调还要学?

    “可是你学烹调,以后想做什么呢?”

    “学烹调自然是要去做厨师了。”

    四年后,再次见到Keith时,他真的在丹佛一家牛排店做了厨师助理。见面时他很幽默地指着他头上的长筒白帽,脸上闪着灿烂的笑容:“戴着这个我很帅吧?”他一脸的自豪和自信,看起来真是很帅。

    在机场做安检的哈佛生

    Mike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在加盟我们公司前已就职过几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我认识他时他是我们公司主抓市场销售的副总。

    在我们公司兴旺时期,Mike周游于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的华尔街间,常常游历于英、德等国。零贰年美国IT业市场雪崩时,他也随着我们公司的解体涌入了失业者的市场。我一直以为Mike会又回到华尔街或什么大公司。收到他发给公司公网上的邮件时是他失业后四个月以后。他说他经过多方衡量,准备接受波士顿国际机场的安检员工作。安检员就是拿着探棒在机场安检口对所有飞行客人做危险品检查。“Mike要拿着安全扫描仪在机场的安检口往客人身上扫?” 我诧异地自己问自己,瞠目结舌的样子好象我要飞天。我没有给他回复e-mail。几天后又收到了Mike的邮件,他说他已经上班了,工作时虽然身体有点累,但脑子很轻松。他说机场就是小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遇到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知道东南西北中的事。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