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4/16 22:36:52 科杰在线 pc354.com
日前,笔者走进石城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眼前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非常忙碌;车间外运送原料、产品的车辆往来穿梭……几乎看不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近年来,石城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近日,该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搭好创业平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准了石城连通闽赣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优越的招商引资环境,选择在石城投资办厂,这里的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企业多了,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企业过于分散,土地利用率低;企业各自建设基础设施,成本很高;企业排污无法集中处理,对环境污染很大。针对这些情况,石城县积极筹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以集中建设、集中招商、集中管理、集中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工业经济良性发展。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该县选定了琴江镇温坊村作为基地建设点。这里紧临206国道,上坝大桥、赣北大桥一南一北横跨琴江河,连接东西两岸,构成“一横两纵”的道路交通网络,原有企业也相对集中。2006年,该县聘请了有关专家,对创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改造进行了规划。该县采取分步滚动方式,投资近千万元对部分闲置厂房进行维修、更新配电设施、硬化道路和铺设地下雨水管网。由于科学规划、集中建设,基地土地利用水平提高了40%,入驻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下降了30%,所有企业的污水统一接入县污水处理厂净化,企业治污成本大幅降低。目前,该基地提供创业场地面积164亩,其中利用工业园区闲置厂房2.7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
创业基地相对低廉的基建、用水、用电、治污成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2007年起,先后有32家企业迁入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矿山机械、轻纺加工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创业基地。基地的建成,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发展模式,大批小型企业搬迁后,置换出的大量土地为大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助推企业壮大
要想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壮得大,服务是关键。该县以帮助园区企业发展壮大、做强做大为己任,由经贸部门牵头,30多个县直、驻县单位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形成了强势、高效的服务网络,在信息政策、招工用工、融资担保、人才引进、发展规划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矿山机械企业是基地企业的龙头,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基地内的矿山机械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压力。该县意识到,必须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新产品打开市场。为此,该县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园区企业引进人才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在政策的引导下,江西石成金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江西蓝天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的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发直线行波磁选机和离心粉磨机两种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当年就新增税收150万元;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BBW双曲波摇床、下动式隔膜跳汰机、废旧电路板分离破碎机;石城县选矿设备厂采用节能改造技术,对矿山通风系列机械设备产品大胆进行技术改造,成为国内唯一节能通风机定点生产企业。目前,基地内矿山机械企业的产品品种已由单一的“6-S型”摇床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不少产品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越南、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优质服务,部分长期“营养不良”的微型小企业进入该县创业基地后,很快发展壮大。目前,已有23家企业由原来的家庭小作坊成长为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基地内的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20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多元。
插上腾飞翅膀
目前,石城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已成为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基地的作用,推动县域工业做强做大,成为该县今后的重要工作。
——继续加快基地建设。目前,由于入驻企业增多,现有的厂房、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要加大投入,逐步扩大基地面积,加快水力、电力、交通、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化、亮化、硬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基地的生产生活环境,给创业投资者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基地内的轻纺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尚未形成集群效益。因此,要依托该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白莲、稻米、油茶等食品原料资源,引导更多投资者进基地兴办轻纺加工、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各种企业间优势互补,逐步做大矿山机械、轻纺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产业板块。
——推动企业联合重组。目前,基地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相互间依然存在恶性竞争,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企业通过合股、拍卖、兼并等方式联合重组,重点打造一两个大型企业集团,并将企业迁入该县的工业新区,腾出空间供微小型企业入驻,使该县工业走上一条“创业基地培育,工业新区发展”路子,推动该县实现大工业梦想。
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