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山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曾一度被号称为农民工"十万大军"。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纷纷返乡,马山县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发挥了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就业接力,给返乡农民工传递了再就业可创业的希望和信心,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举办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听民声,解民忧 党群联动,共谋民生大餐。春节刚刚收假,尽管天空下起蒙蒙细雨,马山县委、县政府综合大楼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县领导在这里与30多名农民工代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共商创业就业大计。在座谈会上,农民工代表踊跃发言,坦陈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苦恼和难题。县领导认真地边听边记,还不时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会场气氛十分融洽。马山县政府县长李兵表示,为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尽快实现再就业,县劳动部门针对社会急需的专业,开设计算机操作、焊工、电工、电子操作、酒店服务、电动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对黑山羊养殖、里当土鸡饲养、玉米免耕栽培、种桑养蚕、旱藕栽培、麻竹笋竹管理、剑麻栽培管理等种养技术开展培训,帮助农民工朋友发展种养,为农民工提高就业创业的技能。 法律援助,撑开安保大伞。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劳动纠纷,马山县人民法院启动了农民工巡回法庭,在县汽车站设点开展"情系外出民工、情注留守儿童、情暧留守老人"法律援助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解答在就业中碰到的法律问题,并向他们免费发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劳动保险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宣传资料及马山县人民法院农民工巡回法庭法律援助联系卡,全力做好外出民工的法律援助后台。 创新载体,促进就业创业。一是实施"春风行动"。为确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能参招聘会,找到满意的工作,县政府精心组织,召开了部门的联席会,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成立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招聘的工作小组,各村(社区)指派一名定工干部配合做好返乡农民工的调查,引导和组织工作。马山县2009年"春风行动"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在县汽车总站举行。来自区内2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吸引了1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前来求职应聘。当天就有近300多人与招聘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该活动自2月5日启动以来,专场招聘会延伸到白山等7个乡镇举办,共为当地农民工提供6500多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3500多人次,实现了"开门红"。二是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每名处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居(社区)、一个民营企业、一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以及1户以上返乡民工农户,其他党员干部负责联系1户以上的返乡民工农户,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返乡民工中。组织引导全县290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返乡农民工结成联系帮扶"对子",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公路、水利工程维修、沼气池、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问题。目前,全县共有45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返乡农民工进行结对帮扶,共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涉民生问题3800多个。该县百龙滩镇结合"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活动,及时组织人员,帮助外出务工返乡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为返乡务工党员发放了联系帮扶卡,指定专人做好跟踪帮扶工作。开展"送温暖、结对子"帮扶活动,在流动党员之间、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之间、流动党员与生活困难群众之间结成互帮互助对子450对,开展办好一件实事活动,该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春耕生产125件、子女教育214人、照看留守老人185人,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关爱就业创业返乡人员家庭。
马山县为返乡农民工开展了创业扶持咨询服务活动 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水平。该县各级党组织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点)为依托,充分发挥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启动"阳光培训工程",政府组织人员深入返乡农民工家中,根据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行业分布情况,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了返乡就业人员家政服务、电子、计算机、电焊、电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就业率。2009年2月20日上午,县总工会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走出去"的形式,趁着返乡农民工外出前的大好时机,到合作村委对返乡农民工进行集中技能培训。乔利乡妇女韦美荣今年43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早年去世。田地少、收入低、小孩读书花钱多,致使她家的生活异常贫困。为支撑这个家庭,韦美荣决定外出打工。但由于年纪偏大,无一技之长,韦美荣感到很困难。乡妇联得知她的情况后,积极为她联系,送她到市妇联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参加免费培训后,由深圳中家家政服务公司推荐工作,解决了韦美荣的实际困难。至三月底,全县各级党组织已完成实用技能培训18000多人(次),实现农村返乡农民工就业8000多人,有效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稳定了收入渠道。 优化环境,开辟绿色通道。该县各级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支持,引导他们把市场信息、创业资金、发展项目等带回来,服务家乡建设。凡外出返乡从事生产加工、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社会中介和其他服务性行业以及创办经济实体的人员,均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外出务工回乡创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创业期间遇到的难题。同时,建立了苏博工业园区,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办证、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进入工业园区兴办企业的返乡农民工全面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典型带动,树立创业模范。乔利乡青年党员黄家发利用自己在广东打工12年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在马山县乔利乡创办乔昌玩具厂,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他的工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在大量的外出民工返乡潮面前,他宁可自己亏钱也不让自己的员工丢饭碗,毅然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行,做到工厂不停工,工人不减员,工资不减薪,在危难时期充分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他的带动下,县里的民营企业纷纷想方设法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并接纳返乡农民工600多人,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马山广盈玩具制衣厂前身系广东省东莞协益玩具制衣厂,创建于2001年11月。随着国家东部经济向西部转移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决策调整,业主黄江梅毅然从广东返乡,立足本县实际,充分发挥、利用本地丰富的劳务资源优势,经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厂房场地和技术人员开班培训,总共投入200多万元兴建的马山广盈玩具制衣厂在马山县城210国道旁挂牌成立。目前拥有厂房2500多平方米,安置县城及周边返乡农民工240多人。玩具制衣厂的创办,缓解了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压力,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蓝星勇) |
|
来源: 马山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