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报道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今天,我们缅怀逝者,关注生者,寻找因地震冲击而连在一起并被重塑的人们,体味生命面对自然时的脆弱和无助后呈现出的光辉与尊严。
汉旺镇镇中心广场的钟楼指针永远停在2时28分
汉旺广场:悲情的记忆 凝固的历史
阴蒙蒙的天空,雨滴无声地浸润着废墟间隙冒出的几丛杂草。7日,在空旷的绵竹市汉旺广场,不见行人,一座摇摇欲坠的时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湿漉漉的广场地面,裂缝随处可见,两侧楼房的墙面更是如同被撕裂一般满目疮痍。
笑语在刹那间凝固!心情倏然沉重起来!
刚才还欣悦谈论灾区群众喜迁新居的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都沉默着,放慢脚步走向广场中央——一个临时的祭台,花圈林立,白布黑字的“沉痛悼念5.12遇难同胞”横幅在雨中仿若哀泣着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场苦难,清明节来这里祭奠的人们所留下的一束束菊花安静地,一滴雨滴从花蕊沿着花瓣落下来,如同亲人的眼泪,让人心痛。随行的四川新闻中心谢副主任告诉我,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死伤惨重,学校、医院、民居瞬间坍塌,许多人与我们生死隔离。当然,广场一侧的东汽汉旺镇生产基地更是未能幸免,大片的厂房崩裂塌陷,车间里正在工作中的职工及家属有308人不幸遇难,10人失踪,215人重伤。然而,在东汽,我们在灾难背后更是感受到了勇敢,倾听到了一段足以感动寰宇的奇迹。
东河口地震遗址: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5月11日,记者拍摄的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5月11日,一位灾区群众在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悼念亲人。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青川死亡4697人,失踪124人,15489人受伤,全县25万群众全部受灾,全县损失在500亿以上。青川东河口山体崩塌,造成红光乡东河口村4个社和关庄镇1个社780余人遇难。
地震时,一张撕裂山体的大手突然从山底伸出,活生生地把垂直高度300米的东河口王家山劈成两半,一半山上的千万方巨石裹着泥土,雷霆万钧般从西向东以扇形倾泻而下,王家山社、王阳坪和三元坝三社顷刻消失……
凄风吹过,白底黑字的挽联飘荡;堰塞湖岸,扶老携幼的人们怅然。一位大妈默默地留着泪,看着纸钱一张张燃成灰烬,蹒跚着转刻满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走了一圈又一圈……这里,你看不到倒塌的房子的废墟;这里,你看不到残缺的农田或者阡陌;这里,你看不到一丝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因为,这一切都埋在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泥沙下面,永远封存。
这里是东河口地震遗址。这里的记忆,永远不会被忘却。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是浙江援建的项目之一,从去年9月份开始进行保护和建设,用了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设完成,2008年11月12日开园。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也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
5月11日,记者拍摄的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5月11日,记者拍摄的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青川死亡4697人,失踪124人,15489人受伤,全县25万群众全部受灾,全县损失在500亿以上。青川东河口山体崩塌,造成红光乡东河口村4个社和关庄镇1个社780余人遇难。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内,一个标牌上写着以东河口为中心地震爆发点分布在宽达50平方公里Y形区域内,总共有四个,即红光乡的东河口、石坝乡的青龙、马公的窝前村、苏河乡的三凤村。四个点同时爆炸,喷射出千万方巨石,从王家山自西向东倾泻而下,形成一个扇形,扇形以南北向为界形成了两条生命线。扇形内,无一幸免。扇形南北两翼,家住北端的黄光礼、黄光华、何应军,南端的杨林生等4户生还,他们受损的房屋,作为地震民居遗址,成为景点。
青川地震遗址纪念碑
5月11日,武警战士在地震遗址纪念碑旁走过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特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公园呈“Y”形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其中马公乡的窝前应力爆发点是此次地震中最大的爆发点。
悲情北川县城
俯瞰北川县城
很多人来此祭奠亲友
北川县城是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伤亡惨重,至今城内废墟林立。为保护地震遗址,确保人员安全,目前仍旧实行管制措施,禁止游人入内。记者发现,因为临近5.12一周年,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后,带着灯烛鲜花登上城外可俯瞰全城的“望乡台”向遇难同胞致哀。来自北京的高先生表示,临近5.12,心情非常沉重,但他说看到灾区重建进展这么快,还是十分欣慰。
得到有关部门的允许后,记者一行得以被批准进入县城地震遗址,但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尽管时隔一年,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依然触目惊心。连绵的废墟间,已有青草丛生;塌陷扭曲的路面,巨石堆压,空气中依然可以嗅到哀伤的气息。采访团一行虽然人数众多,但所有人都神色凝重,默默地往前走。
在一处废墟处,透过坍塌的窗户记者发现一张挂在卧室的结婚照片,一对新人幸福地偎依在一起,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地震让一切成为追忆,看着让人辛酸。“心情真的很压抑,但愿天佑中华,让灾难永远不再,希望他们在天堂依然幸福。”同行的胶东在线编辑贾楚航含泪表示。
位于安昌河畔的新北川县城
当安昌纳入新北川
现在的北川县城,地域甚是模糊。老县城还在废墟中封存着,新县城仍是一片平地,真正承担了县城功能的是一个叫做安昌的小镇。
安昌镇原是北川邻县———安县的县政府所在地,5年前,安县县城搬迁到距离绵阳更近的花荄镇,安昌镇从一个县城成为一个镇。5年间,安昌镇迅速衰败。北川重建,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北川建成后,安昌镇是北川县城的一部分。而北川,从此脱离地震带,且更加靠近绵阳。
就地理位置而言,新北川无疑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北川“吉娜”羌寨归来
高耸的碉楼、古朴的寨院、新镌的图腾、热情的羌族同胞。曾经最能代表羌族建筑文化的“吉娜”羌寨在大地震时成为一片废墟,许多人哀叹“吉娜”将就此消亡。然而,我们9日来到北川擂鼓镇猫儿石村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全新的“吉娜”羌寨。
崭新的吉娜羌寨耸立在大山脚下
羌寨的房屋都是统一的风格,房屋的檐角上都镶嵌着白石头,据说羌族的祖先曾经用白石头打败了一个敌对的部落,后来白石头就成了镇宅之物。 (摄影 石磊)
“吉娜”回来了!一切恍若如梦。说起如今设施齐全,羌民族特色浓郁的新寨子,今年春节前喜迁“吉娜”新羌寨的一位羌族大爷和我们摆开了“龙门阵”。他说,地震使许多羌族传统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吉娜”更是未能幸免。当时大伙都觉的“吉娜”已经成为过去,永远不再回来。但后来灾后重建中,政府顺应民意,在规划建设中,着力保护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吉娜”受到重点的关注,建设一个新“吉娜”羌寨从羌族同胞的强烈渴望变成了美好现实。
“未来希望”——北川中学
在北川中学大门栅栏处人们将纪念寄在铁丝网上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必须在苦难中历练。在我们生命之花绽放的时刻,我们背后都会长出那双曾经翱翔天宇的翅膀!”这是最新一期北川中学《羊角花》文学报一篇名为《折翼了,我也要飞》的文章的导语。恐怕没有哪所学校比它承受过更多的苦难,因为在这里,1000多朵生命之花不幸凋残;更没有哪所学校比它更让国人关注,因为在这里,温家宝总理亲笔写下了“多难兴邦”。它,就是北川中学。
作为汶川地震中受到关注度最高的一所中学,北川中学受到的期待也是社会各界有目共睹的。而更令人憧憬的是,5月12日,新的北川中学将举行开工仪式,新校由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5所名校建筑系的教授共同设计,可容纳学生5000多名。新学校争取能在明年9月1日举行开学仪式。
北川中学的学生们在教师内做功课,墙上挂着温家宝总理书写的“多难兴邦”题字的仿制品
每间教室挂着“多难兴邦”
记者在教室内看到,每间教室的墙上都挂着一幅字,上面是温总理写的“多难兴邦”。而在校区里,“北川中学站立起来了”、“自强不息 奋斗不已”、“大地震击不垮我们坚强的心”等励志标语随处可见。
李白故里升腾的希望
川北高耸入云的山麓,皑皑白雪融化为幽静溪流,层层森林渲染如诗画意境。森林伫立在远山,而溪流沿川北而下,逐渐汇集成一条条奔腾的江河,其中有一条长江支流叫“涪江”,它流经的一座城市便是四川省江油市。这里的青莲镇是诗仙李白的故里。然而,汶川特大地震让李白故土的乡亲们经历了难言的痛楚——房舍坍塌、亲人远逝,因李白而引以为豪的这一片古老土地几乎陷入了绝望。8日,临近“5.12”地震一周年,我们来到这里,重新看到硕果累累的枇杷压满枝头,乡亲们露出笑脸,和我们谈论着李白的传说,面对未来的生活升腾起无限的希望。
雨中的李白的里青莲镇
巴蜀多雨,从来灾区至今,细雨几乎没有间断,阴霾的天空仿佛因为那个“5.12”揪心日子的临近而乌云不散、暗自悲泣。我们来到江油青莲镇裕光村的灾民永久性住房安置点,与一位姓张的村民攀谈起来。老张回忆起去年的大地震,浑浊的眼眸依然难抑激动,夹烟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他说,地震发生后,不少房屋倒塌和裂缝,人们都全部住进帐篷和活动板房。从李白广场到江油街头,沿途都是临时搭起的帐篷。“我以为没啥子活路了,房子都塌了,啥都没得,往后的日子咋过吆?”老张说,他没想到国家扶持力度这么大,从帐篷到板房再到如今迁入的坚固漂亮的新楼房,当时压根没敢想。“现在一切安定下来,日子又有了盼头。”老张说。
在新居门前,59岁的庞英学憨厚地笑着,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他和老伴以及女儿一家现在住在170平米的复式新房。如今,女儿又给老俩口添了一个胖嘟嘟的外孙子,庞大爷偷偷地告诉我们说,他已经规划好未来的生活。家里原来的耕地有一部分灾后重建修路征用了,政府每年给1200元钱。剩余的3分田种上果树,他和女婿打工,一家人的日子也就踏踏实实地过起来。“明年你们来的时候,请你们吃我种的枇杷。”临别时,庞大爷笑呵呵地和我们约定。
而在白玉村,满树的枇杷沉甸甸的挂满枝头,不时有熟透的果子俏立在枝桠等待主人采摘,“花果山庄园”农家乐小院灾后重新开门迎客。村党支部书记邓怀才热情招呼着我们说,白玉村户户都有果园,21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到15万人,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帮扶他们加快现有水果品种的升级换代,选育示范新品种20多个。邓书记说,他不担心未来农家乐招徕不到游客,水果难销售,因为有李白这位老乡“担任”形象大使,以后的日子只会好起来。
离开白云村,我们路过了李白的故居,远远的,诗仙汉白玉雕塑飘逸而立,颔首微笑,似乎在为他的乡亲们在灾难面前的不屈和希冀而欲出口吟咏又一首传世经典诗作。
“只要人在,一切就都有希望”
庞英学:只要人在,一切就都有希望
家住江油市青莲镇裕光村的庞英学老人的房子在地震中全垮了,但他的脸上却没有悲伤的痕迹:“政府、村上都想了办法,房子垮了,再修就是了!”看着已经落成的新房,老人非常满意。
由于有河南省政府的援建,使得庞大爷一家在去年10月底,地震过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搬进了崭新的房子居住,目前庞大爷一家5口生活在17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房子一共花费了老人14万元,其中靠银行贷款10万元。“我对新房100%的满意;由于政府进行调控,今年红砖的费用降下来了,日后这里的房子造价还会降低。”庞大爷满足的说。
外观美观大方,内部设计合理科学的安置房(摄影 石磊)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安置房建设最重要的是房子质量有保证,外观美观大方,内部设计合理科学。庞大爷意犹未尽的说:“我自己能够住上这样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这都靠党和政府的帮助,感谢党和政府。”
据了解,庞大爷现在在自家后院的山上种植了几亩果树,去年一年的收入还不错。当被问道自己对日后生活的打算时,庞大爷深吸了一口气,他望着远处的天空说,“只要人在,一切就都有希望。”
…… ……
升腾的希望让灾难成为过去,四川,明天没有眼泪,只有笑靥! (石磊 文并摄)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