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方式改革可以有 工资“被增长”真没有
劳动就业 加入时间:2010/6/5 19:12:01 科杰在线 pc354.com
“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638元,同比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述数据曾遭到质疑。8月6日,国家统计局专门召开通气会,对金融危机影响下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进行详细解释,并坦承目前职工工资统计存在缺陷,下一步拟扩大统计范围,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资纳入统计。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回落
统计局透露,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虽然同比增长,但增速大幅回落,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为2001年来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另外,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56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增幅是近六年来最低;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也大幅回落,同比减缓11.7个百分点,增速同样为近六年来最低。
上述数据的变动情况似乎并未充分体现实体经济遭受的冲击。对此,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分析:“工资增长的刚性和工资发放的滞后性,造成工资增长并不像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迅速下降,尤其处于工资水平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薪酬调整很小,因此造成平均工资数据总体仍然上升。”
政策性因素支撑收入增长
多数城乡居民,特别是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群体,显然并未感觉到实际收入的增长。统计局方面解释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政府转移性支付、惠农利农等多方面政策因素,是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统计局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快于企业。上半年机关平均工资增幅为15.1%,事业单位为14.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政策因素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1.9%,就业人数较多的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速只有8.8%。
例如,“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补发”的有关规定,带动工资较快增长,尤其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增长了16.1%。再如,随着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部分地区还提高了社保标准。上半年,城镇居民社会救济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收入都增长了20%以上。受股市、楼市回暖支撑,上半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也增长9.1%。
职工工资统计将改革
关于社会敏感度最高的职工工资统计问题,冯乃林坦承,我国城镇单位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全国大约有3亿城镇就业人口,目前的工资统计只涵盖了约1.3亿人,还有6000多万私营企业职工、5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没有涵盖在内。
统计局正就私营企业工资数据的使用和公布问题与有关部委协商,初步考虑按年度统计。雇工人数较少的个体工商户工资统计也在抓紧研究。
一些网友提出,希望按照岗位、职业分组公布“工资水平中位数”或者“工资水平众数”,更便于公众了解平均工资及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回应说,这需要对每个人的工资收入进行排序或归类,而按照现行统计方法,工资统计是单位的工资总数除以职工人数得出,没有按岗位统计,也没有每个人的工资数据,因此还无法统计工资中位数和众数。(记者 涂露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