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太郎与鸠山由纪夫在参拜问题上“不谋而合”。
不少媒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日本大选之前,一向很敏感的“靖国神社”问题并没能引起日本民众的关注,也没能成为日本各党派争论的焦点。分析人士指出,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国际大环境和日本国内民生问题密切相关。
麻生不参拜有原因
是否参拜靖国神社一度成为执政的自民党竞选该党总裁和首相宝座的重要因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所谓理由之一,就是他要完成对选民的“每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的承诺”。
但是,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最近在回答日本媒体提出的是否在8月15日前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时称,“参拜应远离政治的喧闹。靖国神社是安静祈祷的地方”,暗示他将不参拜靖国神社。他还说:“把为国捐躯的人们用作政治斗争的手段或媒体报道的材料,这是错误的。”
有分析认为,麻生作出不参拜靖国神社的决定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利用参拜靖国神社来拉选票的做法已失去兴趣。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生计问题。
二是出于外交上的考虑。要解决朝核和绑架日本人等问题,日本寻求中韩两国的合作不可或缺。麻生如果参拜靖国神社,无疑将激怒中韩两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因此日本一名政府高官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时参拜靖国神社,等于是断绝同中韩两国的合作关系,是一种自杀行为。因此麻生只能作出不参拜的选择。”
目前的选举形势对自民党极为不利。在此关键时刻,麻生也不愿意因参拜靖国神社而招来在野党的抨击,从而影响自民党的选举形势。
民主党态度更坚决
在野的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11日在该党总部对媒体说,如果此次大选他就任首相,自己不但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也会要求他的内阁成员不去参拜。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11日表示:“民主党历代代表一贯的姿态就是不参拜。”
鸠山由纪夫出生于政治世家,对中国有着良好的感情,2000年作为民主党代表访华时,在中国人民大学作了题为“以日中建立共同议题的时代为目标——建立同心同德的日中关系”的讲演。在历史问题上,鸠山认为日本要严肃对待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要对此作认真的反省,绝对不能再次危害周边国家。因此鸠山被认为是追究日本战争犯罪、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急先锋。
日右翼仍在鼓噪
尽管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领导人今年基于各种原因,都表示不参拜靖国神社,但日本右翼势力却不会消停。每年的8月15日,日本各种右翼势力都会来到靖国神社。
《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多次到过靖国神社。在这里,人们很难看到对当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反省。
8月15日即将到来,这一天右翼分子又将在靖国神社上演一场什么“大戏”呢?人们拭目以待。 (《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 张国清)
新闻分析
靖国神社如何影响日本国民
静态地看,靖国神社集中反映和体现了日本国民的历史观;动态地看,靖国神社对日本国民历史观的形成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许多人对靖国神社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由于它是宣扬军国主义的场所,所以只有右翼分子才会光顾。事实远非如此。靖国神社是日本纪念“国家英雄”最正式的“特殊场所”,对国民的感召力非常强。这也是日本领导人经常不顾邻国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日本政府之所以把甲级战犯也放在这里,与其说是祭奠死者,不如说是激励后人。这样一个场所对于日本国民历史观的诱导作用可想而知。某种程度上说,靖国神社是日本国民历史观的一个缩影。 (《世界新闻报》记者 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