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上,社区的劳动保障平台能发挥哪些作用,可采取何种措施?本版介绍了各地一些不同的做法,以供读者借鉴。 ——编者 □刘 环 徐雷明 文/图 日前,刚刚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电脑系毕业的尹亮,通过安徽省淮北市西街道体育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的一对一服务,被推荐到宇航商贸公司做了一名网络程序员。尹亮于2008年毕业后就一直忙于找工作,但都没有成功。当他得知所在社区设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去办理了求职登记,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要不是社区的帮助,我现在可能还在到处找工作呢。”尹亮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淮北市共有2701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各社区的就业服务窗口进行了求职登记,通过职业指导、举办专场招聘会、引导自主创业等,已有1163名像尹亮一样的大中专毕业生成功实现了就业。 淮北市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立以来,帮助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初,针对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艰难的情况,淮北市在全市16个街道141个社区设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接受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登记,并安排专人对这些登记求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提供政策咨询,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其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其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开设以来,淮北市各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大中专毕业生家庭,建立了大中专毕业生档案,收集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用工信息,推荐毕业生参加专场招聘会,并为他们提供各项就业服务,将政府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落到了实处。 淮北市高岳街道岱北社区高大妈说: “我儿子葛群是淮北市煤炭师范学院2008届的毕业生,就是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用工信息,找到了满意工作。有了社区里的这个服务窗口,孩子们找工作真是太方便了。”原来,2008年7月,葛群以优异的成绩从淮北市煤炭师范学院毕业后,曾和同学到外地参加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由于专业不对口,一直没能找到工作。得知社区里有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后,葛群的妈妈替儿子进行了登记。社区工作人员根据葛群的具体情况,及时地为他推荐了几个招聘信息,使他很快就与宁波市海曙连城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用工信息的同时,社区还积极推荐辖区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专场招聘会。“眼看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从年初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我参加了无数场,但看好的公司进不去,能进去的公司又不满意。这次社区推荐我来参加这个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工作。”在不久前淮北市举办的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李瑞高兴地说。为了给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淮北市劳动就业管理局举办了这个专场招聘会。在各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动员下,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参加,当天就有148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我的电脑店能开起来,全靠社区推荐我去参加创业培训班。”在淮北市西街道新华社区,去年大学毕业的闫鹏格外感激社区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闫鹏在大学里学的是文学专业,但对计算机行业情有独钟。毕业后,他一直想找一份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但总难如愿。今年2月,他所在的新华社区得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就推荐他去参加。10天的创业培训,使闫鹏转变了就业观念,决定自己创业。如今,他的电脑痁已经开业,从电脑装配、办公耗材到网络安装,业务经营得有声有色。 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也是淮北市社区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通过对求职大学毕业生专业、特长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帮扶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淮北市开办了两期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训班,60名大中专毕业生在社区组织下参加了培训,目前已有23名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 谈起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淮北市相南街道相阳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郭玉红分析说: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许多到社区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要求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标准,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职位要求较高,有理论知识少实践经验,眼高手低,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她建议,大学毕业生要给自己一个恰当定位,抓住一切就业机会,先就业再择业,通过工作施展才能来提高自己的待遇,才是正确之路。 |
来源: 中国劳动保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