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南海Ⅰ号首露真容 两百多件宋代珍贵文物出水

    热点推荐  加入时间:2010/6/4 12:47:54  科杰在线 pc354.com

    昨日南海Ⅰ号的发掘现场,沉箱和船体一起露出水面50厘米

    在海底沉睡千年的南海Ⅰ号2007年随沉箱移步水晶宫之后,昨日终于展露真容:水晶宫放掉部分海水,铁沉箱和南海Ⅰ号连体露出水面约50厘米。研究证实,南海Ⅰ号是水下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宋代双甲板实物船体,同时200多件文物出水。而水晶宫也将在今日再次灌水,南海Ⅰ号将继续“沉睡”,等待下一次的发掘,未来南海Ⅰ号有望成为水上考古研究学科基地。
    现场
    沉箱锈化 船舷保存完好
    记者昨在现场看到,铁沉箱和南海Ⅰ号连体露出水面约50厘米,船体上部被淤泥覆盖,铁沉箱已经被锈化。广东省水下考古队的10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发掘,共有4个探方,每个约4平方米。
    船中间的3个探方都发现了瓷片、陶器之类的文物,探方中的文物分布在多个夹板层次之间,每个夹板之间都藏着大量的陶器、碗碟等文物,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进行清洗、整理。而最大的发现就是,确定了船体两边船舷的存在。裸露出来的小部分船舷木质特别厚、坚硬,基本上没有出现腐烂迹象。
    “这次的试挖掘主要是为了采集文物样本和收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后的基本情况。”2009年8月18日,广东考古队的考古人员正式开始了对在“水晶宫”沉睡的南海Ⅰ号进行试掘,并于9月21日结束了潜水考古作业。
    “文物取样集中在2、3、4号探方。”考古人员还在所开掘的2号探方找到了南海Ⅰ号的隔舱板,船体雏形第一次露出“真容”。
    发现
    最大发现 宋代双甲板船
    魏峻博士介绍,根据试发掘的情况已经可以判断,目前已基本可以确定沉箱内的船体位置很正。
    “这次最大的发现是首次发现宋代双甲板的实物船体。”魏峻说,在水下考古史上,属于宋代实物船体的,还是第一次发现。据他介绍,从试发掘的情况来看,上下甲板之间的船体依然保存完好,但下甲板以下的船体则损坏很大。
    据介绍,南海Ⅰ号试发掘从今年8月18日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已经发掘文物200多件,主要是福建德化和江西景德镇的瓷瓶、碗、碟等,另外景德镇的瓷器色泽偏青色,而德化的瓷器则色泽洁白。魏峻介绍说,目前发掘的面积并不大,只有16平方米左右,最深的只有1.2米,浅的在60~70厘米左右,属于船体的表层部分,根据发掘的情况分析,在船体的表层下面,还有大量的瓷器存在,它们整齐叠放在一起。具体有多少,目前还不知道。
    “水晶宫”今日或再灌水
    “明天可能会再次往‘水晶宫’灌水,让南海Ⅰ号继续沉睡。”张万星副馆长强调,南海Ⅰ号的试发掘主要是为了制定下一步保护和挖掘南海Ⅰ号方案收集有关的参考数据。试挖掘工作结束后,水晶宫将再次灌水,南海Ⅰ号将原封不动再次“沉睡”保护。据介绍,此次除了找到一些以前发掘出来过的瓷器和铁器器形外,还发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新器形。
    船体全打开尚无时间表
    目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已进入设备调试的最后阶段,包括沉船展示和沉船考古展览、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展览、南海Ⅰ号珍品展览、中国水下考古展览等五大展区等验收结束,就可进行布展。
    另外,专家表示,在最终保护方案没有出来之前,南海Ⅰ号船体不会被贸然打开,否则船体可能散掉。只有在确定船体的支撑等保护方案后,考古部门才会研究如何对铁沉箱进行切割。
    四大揭秘
    1
    或因剧烈碰撞
    导致翻船
    记者:船体左船舷发现许多碎片,是不是说明南海Ⅰ号当时遭受不测 ?
    魏峻(省文物局副局长):在一号探方处,试发掘时发现船体的左船舷出现破损,船体中也留下大量的船体木碎片、瓷器碎片,考古人员怀疑南海Ⅰ号可能在沉没或者是打捞时,已经遭到了破坏,或者说,南海Ⅰ号可能是因为遭受剧烈碰撞后,才导致翻船事故,从而沉入海底千年。
    2
    杉木马尾松
    建成船体甲板
    记者:目前船体的保护情况如何?
    魏峻:南海Ⅰ号长30.4米,宽9.8米,高4米左右,船体为双甲板结构,甲板部分是由杉木或者马尾松建造,目前船体木质保存完好,但上下甲板保护情况各不相同,其中上下甲板之间的船体保存较好,但下甲板以下船体则基本没有了。
    木板颜色绝大部分保持黄色,出现黑点的地方不多,说明船体在水下保护完好。
    3
    水晶宫内海水
    每月置换一次
    记者:下一步如何保护?
    魏峻:目前已经出水的文物,我们现在只是采用暂时的保护办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海水里,这是最好的保护办法,因为这能保持住文物原始的存在环境。
    至于未来如何保护,文物部门已经采集了部分船体、瓷器、铁器回去,准备对这些文物做科学研究,从而制定出一套更好的保护办法。用来覆盖沉箱的海水,现在基本是一个月换一次。
    4
    三维扫描仪
    窥见古船真身
    记者:发掘中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魏峻:水下考古专业性很强,南海Ⅰ号采用了“气升式抽泥机”,可以把水中淤泥和沙等和文物剥离开。为了保持文物的位置不会因为抽泥机而改变,考古部门还采用了水下绘画技术,在水底就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确定文物的具体位置。
    另外,三维扫描仪也在试发掘中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展现完整的船体,从而可以确定文物的精确位置。
    来源:广州日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