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安徽:人才支撑崛起大业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5/12 16:44:16  科杰在线 pc354.com
    不拘一格育人才
    家住肥西县铭传乡的夏伦琴本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蔬菜。2003年,她自费到山东学习了大葱种植技术。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铭传乡大葱协会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大葱种植面积突破了6200亩,带动了一方农民发家致富。夏伦琴也因此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咱们种蔬菜的没多高学历,也能评上优秀人才,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夏伦琴如此感慨。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才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学历和职称为主要衡量标准,发展为坚持以人为本、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在黄山市休宁县德胜—鲁班木工学校,一句生动的标语诠释着人才观念的崭新内涵:“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勤劳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有贡献和更重要。 ”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从人才类型来看,过去一般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作为主体,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正式纳入了人才范畴。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成了“香饽饽”。对此,我省全面实施了“2223”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即到2010年,将建成20所技师学院,每个市至少建成1所技师学院,培养技师、高级技师2万人,培养高级工20万人,培训各类技能人员300万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工业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乡村“田秀才”到科技工作者,从党政人才到经营管理人才,各地围绕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全省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资源总量260多万人,其中,党政人才21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5万人,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
    创新引领聚英才
    总结陕西省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大力推动自主创新,集聚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全省共有“两院”院士20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名,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0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87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32名,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00余名。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安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6月,陕西省评审设立了第三批37个“115”产业创新团队,并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创新团队带头人。从2006年开始,我省正式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在我省承载“861”行动计划重要项目、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建设100个产业创新团队,选聘100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00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据初步统计,除了创新团队带头人及助理以外,创新团队共引进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团队设立单位对创新项目研发投入共达到10亿多元,对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投入共达到60亿元;有一些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高层次“海归”是创新型人才重要来源。 2006年6月,陕西省率先出台《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意见》,为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今年,我省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省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6家,创办的留学生企业达200多家,初步构建了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网络。
    2001年,留美博士陶悦群带着1个科研项目和50万美金来安徽创业。陕西省针对“海归”人才的优惠政策,使他的研发风险大大下降——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第三年减半等。如今,他研发的新产品已在全国上市。众多来皖创新创业的海内外人才坦言,安徽是一个让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
    如今,该省创新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和洼地效应不断显现。
    改革突破强人才
    多年来,陕西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才强省战略逐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新局面。
    1993年7月,省人才市场正式挂牌,到1999年,省、市、县三级人才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0多年来,全省共建成130多家各类人才市场,举办全省性人才交流大会数千场,为几十万用人单位数百万职位提供了招聘服务。 2003年底,芜湖、马鞍山、铜陵三市共同发布了《芜马铜人才开发一体化宣言》,大大加快了我省区域化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联动发展进程。人才评价、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才培训等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政策相继出台,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三支一扶”等一系列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激发了各类人才投身安徽崛起大业的热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2007年,全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提出要重点建设“5353”工程:创新五大机制(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三大体系(人才市场体系、评价体系、服务体系)、建设五支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打造三大平台(自主创新创业、东向发展和“861”行动计划人才支持平台)。根据这一人才蓝图描绘的前景,到“十一五”末期,我省人才总量将满足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来源:安徽日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