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瓜农劳模“种”出新生活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5/16 10:22:17  科杰在线 pc354.com

    沈根付出生于农村。1992年,平湖农校毕业后回到了生育养育他的新埭镇丁桥村家里。
    因从小受父母亲影响,对土地有着几多感情的沈根付,雄心勃勃,决心要发挥自己的所学之长,一头扎进了自家6亩承包田里,尝试蔬菜种植。他凭着一股子闯劲,勤劳坚毅的劳作,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路途上,越走越宽。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目前,沈根付已创办了一个拥有177亩的果蔬生产基地,其中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91亩,营销的果蔬品种有茭白、茄子、西红柿、小南瓜、西甜瓜等。由于诚信经营,不克扣,不压价,不以次充好,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广交各地客商,他已形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果蔬销售渠道遍及上海、杭州、北京、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
    2000年,经过几年市场闯荡的沈根付,针对家乡新埭西甜瓜生产,特别是大棚无公害优质微型小西瓜种植面积猛增的情况下,把营销方向调整到了微型小西瓜上。这一年,他在春、夏、秋三季中,共帮助农民营销新埭小西瓜460多吨,占全镇销售小西瓜产量的30%以上,实现营销额100多万元,获利15万元,既帮助解决了全镇500多户瓜农的销售难题,更让他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令人欣喜的是,沈根付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不但把小小西瓜销售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而且还漂洋过海销售到了新加坡,打响了新埭小西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有了一技之长的沈根付,这些年来,终于在果蔬生产的发展和农副产品营销中,越走越辉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些年来,沈根付同时不忘帮助周边贫困农户一起富。旧埭村8组困难户陈志龙、陈志明弟兄俩,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刚开始,沈根付从搭棚用的毛竹、薄膜到种苗、化肥,全部垫付,帮助陈志龙兄弟俩发展种植了3个大棚2.7亩的小西瓜,并经常来到大棚内手把手指导兄弟俩种植。西瓜成熟了,又亲自叫车装运,帮助搞好销售。就这样,在沈根付帮种包收全程服务下,陈志龙第一年种植的大棚西瓜就获得了每亩4000多元的净收人。如今,陈志龙的大棚生产已扩大到了30亩,还发展种植了15亩果园。牌楼村农民沈云法,几年前,在沈根付的亲手帮助下,也搞起了大棚西甜瓜生产,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亩发展到了现在的75个大棚、70亩面积,其中沈根付给他的垫付资金已达6万多元。鱼圻塘村7组困难户周玉法,2000年还住在低矮潮湿的平房里,沈根付采取同样的方式帮他发展大棚西甜瓜和果蔬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周玉法的生活已经逐渐得到了改善,如今已盖起了二间新楼房。
    像陈志龙、周玉法、沈云法这样,在沈根付的帮助下搞起西瓜种植的农户,还有好几十户,他常年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乐此不疲。他说:“我与外界的联系毕竟要多一点,农户的种植面积不大,有时合起来叫辆车子既省线,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够用我的一技之长,帮助贫困农民,我心里高兴。”
    这名既当老板,又当营销员的沈根付,十多年来,为当地农民贩销西甜瓜、蘑菇、小南瓜等农副产品1700多吨,创产值1400多万元,在平湖市营销户评比中荣获平湖市十佳优秀营销员称号。2007年被评为平湖市和嘉兴市劳模。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