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升级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热点推荐 加入时间:2010/5/3 11:07:03 科杰在线 pc354.com
20年跨越,希望工程全面升级
20年前的10月30日,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在中华大地拉开序幕。2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走过千山,跨过万水,扎根贫穷的农村,落户封闭的山寨,靠着它,一批批贫困农家子弟圆了上学梦,犹如插上翅膀,振翅高飞,命运因此而改变。
20年募集捐款56.7亿多元人民币
有一张公益宣传画中的“大眼睛”令人难忘,这张名为《我要读书》的黑白照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握铅笔,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
“我要读书!”这一渴求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希望工程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1990年9月5日,他为希望工程题名;1992年10月,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资助了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让2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989年10月,93岁的女革命家帅孟奇老人在得知希望工程的消息后,率先捐款2000元,成为向希望工程捐款第一人。
1989年11月初,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小学学生周桐将自己准备买变形金刚的27元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成为第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学生。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为了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20年来,海内外无数爱心人士慷慨解囊。20年来,用希望点燃希望,让温暖传递温暖,这一社会公益事业募集捐款56.7亿多元人民币。这里凝聚着数以亿计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传承着中华民族扶弱济贫的优秀传统,彰显了动人的和谐社会理念。
近年来,除了个人的积极捐款外,大批中外著名企业、社会组织踊跃投身希望工程。公益的旗帜,回报社会的意识,召唤着大家,吸引了大家。
据统计,在希望工程前10年的捐赠中,个人捐款或集体捐款占到九成以上,而由机构出资捐款的仅占6.5%。2004年之后,在中国青基会的捐赠记录中,法人机构的捐赠占到90%以上,其中还有许多跨国公司。
20年资助346万名农村贫困学生继续读书
1989年10月,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小学的张胜利等13名失学少年成为希望工程的首批受助学生。从此,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中等职校学生接受希望工程“一对一”的捐助,继续他们的学业。
截至今年9月,希望工程以助学金、奖学金等方式,资助农村贫困地区346万名少年儿童重返校园。希望工程资助的学生遍及所有贫困县及国家重点扶持县。
1996年6月,希望工程受助学生张胜利、让英、胡晶晶赴美国参加第26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中国的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世界的赞誉。
苏明娟——她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至今还震撼着无数的心灵,成为希望工程乃至中国当代公益事业的一个标志。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她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一家商业银行的员工。
周标亮——邓小平同志当年捐款资助的一位壮族女孩,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毅然回到老家广西百色地区的平果希望小学当老师。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无数个苏明娟、周标亮、张胜利、让英、胡晶晶正沐浴着爱的阳光,幸福、快乐地成长。
自从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省金寨县落成,希望小学以每年760多所的速度递增。如今,已经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在西部,在老区,在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淳朴的农民们说,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