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斯尼四大“效应” “盛宴”背后风险犹存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5/5 10:32:12 科杰在线 pc354.com
迪斯尼真的来了,又会给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带来何种影响呢?记者就“迪斯尼效应”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 “效应一”
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说,迪斯尼项目是世界级的主题公园,一旦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每年至少可以为当地吸引近千万人次的游客。这样规模的客源将为上海相关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项目能够增添上海都市旅游的新景点,带动宾馆、零售、餐饮、会展、娱乐、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建筑等各行业的发展,提高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一些看上去并不直接与主题乐园相关的产业也同样出现“迪斯尼效应”。就在上海公布迪斯尼乐园获批消息后一个半小时,紧邻迪斯尼规划用地的浦东新区川沙新市镇A08-03地块进行了拍卖,最终这块占地5.65万平方米的土地以11.9亿元的高价成交,溢价率高达264%。而“迪斯尼地块”附近楼盘的价格,也在过去一年间上涨了一倍。
● “效应二”
填补国内旅游产业空白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1万美元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就会开始发生某种根本性的转变,与此同时,包括体验型、参与型的旅游消费需求等在内的各种发展型的消费需求也开始逐步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游客接待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旅游收入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但在旅游资源优势上并不突出,尤其缺乏国际性的旅游资源或产品,如苏浙沪世界级景区(遗产)总共只有1.5处,占全国的4.28%。迪斯尼项目的引入将填补长三角地区除山水旅游资源外无国际大型娱乐休闲主题公园的空白,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长三角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打造长三角国际旅游精品和世界旅游名牌。
● “效应三”
刺激本土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迪斯尼乐园落户上海,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国内动漫等文化产业以及主题乐园类的旅游产业。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许多本土企业都已经做好了“同场竞技”的心理准备,并对通过不断创新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充满信心。
国内主题乐园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侨城不久前刚在上海松江区新开了一家“欢乐谷”。华侨城集团CEO兼总裁任克雷4日表示,迪斯尼的进入,并没有阻碍其他主题公园的发展,反而会促进本土主题公园品牌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
他举例说,香港迪斯尼乐园自2006年开业后,一河之隔的深圳“欢乐谷”2007年游客增长率高达10.2%,并以323万的年入园人数再次进入亚太地区主题公园十强。而2007年和2008年,华侨城的旅游人数在深圳整体平均增长了15%,总计新增200万游客人次。“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本土的主题公园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任克雷说。
● “效应四”
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从地图上看,同样位于浦东新区的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与上海迪斯尼乐园规划选址所在地的距离并不遥远,而这两个投资规模同样超过200亿元的重大项目,将在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何建民教授说,发达国家的娱乐业要占整个社会支出的6%-7%,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拥有上海世博会和迪斯尼乐园的“双引擎”之后,无疑将极大增强上海和长三角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商务会议展览旅游活动到此举办,上海和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新华社记者 季明 王蔚 许晓青)
“盛宴”背后风险犹存
虽然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具体规划、具体投资规模包括土地动迁等关键性工作,目前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且从项目获批到人们真正看到一座初具规模的主题乐园,至少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但“迪斯尼效应”已在楼市掀起了多轮“集体狂欢”。
但是风险与机遇同在。比如,有的上市公司虽被许多机构推荐为“迪斯尼的最大受益者”,但其实际上只在迪斯尼待动迁区域有两处房产。针对种种撩动人心的小道消息,在信息方面处于明显弱势的中小投资者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4日“迪斯尼项目核准”消息发布后,前期受益的各只股票不涨反跌,说明市场对迪斯尼的预期从想像空间进入理性。这说明,投资者更应擦亮眼睛。
对楼市本身来说,目前迪斯尼所在区域房价已在高位,而消息的公布或将进一步推动当地地价、房价进入短期过热的状态。比如,川沙地块楼板价已达每平方米1.4万元,而目前当地在售楼盘的价位大多在每平方米12000元左右。“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应当引起足够警惕。 (新华社记者 叶锋 季明)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