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时间全市仅注册17家
今年年初,我市工商部门按照省工商部门有关要求,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业,实施了一元资本金注册企业的举措。但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推行,所遇到的情况却是热议者多,实际注册者寥寥。截至目前,全市仅注册了17家“一元企业”,与同期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相比,微乎其微。
“一元企业”为何遭冷遇呢?昨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我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一些运营状况相对良好企业负责人以及创业者。
“一元企业”门槛虽低风险大
根据“一元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企业注册资金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也就是说,对打算进入市场的企业是不设资金门槛的。“一元企业”因企业性质须为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所以名称不能为“×公司”,只能是“×中心”或“×销售部”等。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出资额和公司的注册资金有所不同,企业的出资额既不需要存放到银行也不需要核准。但在债务偿还方面,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和投资人要以所有财产为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责任,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要把身家资产全部搭上。这跟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注册资本金数额承担有限责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元企业”还不起债务时,投资人就是借钱卖房子也要还钱。
“一元企业”信任度问题难解决
一个企业只有一元的注册资本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任度的问题。一旦注册成为企业,就是市场的经营主体,不论是生产型还是服务型企业,都需要资金购置设备开展生产或者租用场地提供服务。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签定经济合同,进行经贸合作,合作方往往会找一个跟自己实力相当的伙伴,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资金实力。
有资金才能给人以信任感,而拿着“一元企业”的执照,难免让人生疑:一个资本金几近于零的企业,如何能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毕竟“一元企业”好说不好听,这也是许多人注册企业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元企业”注册适用范围小
目前注册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八个大的类别: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此外还有个体工商户的注册形式。
创业者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登记方式。目前做生意,很多时候注册资本金的高低成为能否获得项目的主要因素。许多单位审核合作商时,注册资本金是最重要的一项,达不到标准,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而相比小生意,人们往往更多的选择注册个体工商户,这样在建立经营帐目、纳税手续等方面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因此,“一元企业”适用范围小也成为无人问津的原因之一。
注册“一元企业”试试看者较多
说到底,资金不足是创业者选择注册“一元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创业者是抱着经验不足试试看的态度才选择注册了“一元企业”。
一元注册企业措施的推出就是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可以以较低的资金条件进入市场,但目前一些鼓励支持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本就先天不足的企业无论是设备还是资金都不占优势,缺乏竞争力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
一位刚刚起步的创业者表示,扶持创业,既要包括便捷的融资渠道、宽松的税收政策,也包括删繁就简的行政审批、有关部门务实的作风、高效的办事效率等。到那时,即便没有“一元企业”政策,也会不断有创业者进入市场一试身手。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