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穿上“红舞鞋”的舞者
创业故事 加入时间:2010/5/25 10:58:04 科杰在线 pc354.com
新华网深圳11月19日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创业者只能不停创新、不停往前走。当你选择了创业的那一天,你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中国创业家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
时逢“创业板”的推出,会不会给中国的创业者们开启一个春天?金融危机下该不该创业?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来自中国各行各业的创业家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感受。
两个“90后”创业
“中国有两种‘90’后创业者的足迹:一种是1990年后创业的‘90’后,他们处在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一种是1990年代出生、现在正在大学里学知识,毕业之后将成为中国新一代创业主体的‘90’后。” 研祥集团负责人陈志列说。
也许,中国很多在1990年代创业的人都和他当时的处境一样,“整个公司的开创者们都蜗居在28平米的陋室里,我们那个时候只有风,没有‘风投’,95年,我们把有限的钱全部放到了研发。”
但是,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上世纪80年代允许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体存在,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而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创业者们的胆子再大了一点,步子再快了一点;在市场环境上,80年代是一种半计划、半开放的状态,以买方市场主导,而90年代,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中国也与国际准则接轨了。
也就是在那个环境下,一年过后,人生的“第一桶金”让陈志列的喜悦来得甚至有点猝不及防。
“什么算富?到底是100万?还是1000万?”他说:“当时,我们都没见过大钱,我一个月工资才2500元。刚创立公司时我和老婆发誓说,我要是能赚到100万现金,我就把头剃了。可是没想到,一年后,我们就赚到180万了!你当初设定了目标,当达到它时,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后来我又设定了1000万的目标,可是到最后呢,我也还是没有剃头。”
“真正的创业黄金期,我认为是1990年后出生的90后。他们面临创新创意产业的崛起、有着宽松的创业环境。政府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支持。他们还面临信息爆炸的时代,能产生很多的商机。”
“创业就像穿上红舞鞋,是条不归路”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就像穿上了红舞鞋,跳舞不能停下来。比如,阿里巴巴衍生出了淘宝,淘宝创造了支付宝的商业模式,现在,又衍生出了阿里巴巴云计算……创业真的不会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构架师、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王坚说:“阿里巴巴可能创造出几个微软来。因为阿里巴巴面临的问题,是海外竞争对手想不到的,这是一笔制造中国企业家的财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家,是百经磨练的。”
“今年年底,淘宝的交易额会超过2000亿元,意味着淘宝在中国的交易额就会超过亚马逊在全球的交易额189亿美元。支付宝每天的交易额10亿元,年底每天交易额总额,会超过全球在此行业内最大的公司。我们就是朝着这些目标在不断努力着。”
不仅仅是新兴行业,“90”年代创业的老创业家们也在不断向前的路上。
“只能用‘车轮滚滚’来形容我的创业历程,因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凡生说,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注册,当时从国家机关下海时,他并没有想清楚,“依靠当时的观念,我想做工人,做学者,做解放军,但从来就没想过要当‘资本家’。甚至想,‘来世不经商,悔用青春图浮华’。但是,1992年,我们拿着14万创业,在第一个月就赚了200万!一直到1999年,我们才拿到第一笔风投。而一不小心,在2003年12月29日,我们公司126个人成为了百万富翁,因为那天我们公司上市了。”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讲,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不管是不是金融风暴时期,因为不同的时机有不同的做法。”这些创业家们共同认为,现在,中国的政府对创业者的政策,几乎是给出了最优厚的条件。
而创业后,又该如何守业?这些创业家门共同认为,企业必须持续创新,“守业”是守不住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能不断地创新,往前走。这是一条不归路。
创业板推出能否开启创业的春天?
在今年的10月30日,中国酝酿十年的创业板在深圳正式开盘。来到高交会的创业家们认为,创业板的推出,无论对国家的创新能力培养,还是对创业家个体而言,都是一件具有极其深远意义的事件。
达晨创投执行总裁肖冰认为,创业板给民营企业融资制造了示范效应。创业板现在上了28家企业,是比较小的融资,以后每年估计有个一两百家在创业板上。
“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有那么多需要融资,它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几千亿的社会资本会投到这里面来。现在的很多热钱,可能原来是炒房的,投到这些企业,将来可能会赚钱,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他说。
然而对于理性的上市企业来说,“创业板”并非企业的全部。磨刀霍霍两三年,并已经成功推动企业在创业板上上市,但华测技术副总裁陈砚却说,在创业板上“上市”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
他说:“大家千万不要把上市当成救命稻草,不能说,如果上市不成功,我的企业经营就会出现问题。创业板仅仅是锦上添花,或者是有意义的帮助,最主要的还是企业本身的经营,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上市之上,这个问题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尽管我们也很关注,最关注的还是企业经营本身。”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