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大学生成“万元负翁”
大学生创业 加入时间:2010/6/5 12:04:08 科杰在线 pc354.com
合肥首家“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公司经营遇困
三个月前,合肥市工商局为扶持大学生创业出台“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安徽农业大学2008届大学生李涛、杨立俊成立的立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合肥市首家获得通过的企业。但是因为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公司只能将别人的东西拿来卖,三个月仅做了四笔有机肥生意。如今公司账面亏损一万多元。
三个月仅做四笔生意
“到现在算是比较失败的,创业,真的很难”,6日上午,在借来的办公地点,合肥首家“零首付”创业大学生杨立俊在谈到公司近况时坦言,“零首付”创业政策虽然有一些优惠,但由于很难获得政府小额贷款或贴息贷款,场地、培训等配套设施难以跟上,公司现在面临困境。
社会经验的缺乏让两人这四笔生意一路波折。自从今年9月2日杨立俊和合伙人李涛成立公司后,9日他们就接到了第一笔4000多元的订单。因为没有签订合同,货送到半路对方即违约;第二笔生意虽然预计能够赚到3000多元,但是两次车祸导致货物发送延迟,最后只赚了1000多块;
“第三次因为没有问清楚对方到底要多少货,原本只要300袋的有机肥送了1300多袋。缺合同少经验让我们很吃亏”,第四次和农科院12吨猪粪有机肥的生意让两人赚了3780元。不算人力等投入,四次生意让两人亏本一万多元。
缺资金合作大多搁浅
“心理压力很大,我半夜都睡不着,早上5点就醒了”,从最初一万吨的秸秆有机肥计划到现在仅卖出几十吨,杨立俊很无奈,“我们得益于‘零首付’成立公司,但是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因为我们没有资金、没有厂房,缺乏生产能力不敢和我们合作”。因为媒体的宣传,有八九家企业和立新农业联系合作,但多因为企业资金问题搁浅。
8月份还未成立公司时,两人就和固镇一家企业谈好,利用花生壳循环使用做植物肥的计划,但是因为缺乏机器和人员,多次交流后,“现在人家变得不信任我们了”。
“我们有技术,别人也想和我们合作,可是当别人出资一千万,我们最多出一万入股时,这样的生意是很难做成的。”负责跑市场的李涛说。
在杨立俊每天总结的日记上,画着大大的“零首付≠零财富”并打上了着重号。杨立俊告诉记者,“零首付”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但是实际操作中,没有资金运转非常困难。
希望“成长得更快”
对于未来公司怎么走,两人希望能够拿到一笔资金,建立厂房、注册商标,走上正常化的轨道。“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杨立俊透露,包括立新农业在内,已有多家农业企业准备联合成立集团公司,这些公司包括肥料提供、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只有我们是不成熟的,但这样或许会成长得更快”。
记者联系了多家“零首付”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多数企业均遇到资金方面困难,而且,社会经验不足也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根据合肥市工商局消息,到7日为止,已经有120家企业“零首付”申请注册,拿到营业执照的有70家,包括销售、教育、动漫设计等多个方面,每天咨询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企业注册处副处长蒋昌华告诉记者,资金和办公住宿场所是现在“零首付”注册的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没有启动资金或者计划不是很周全,那么一定要慎重。
来源: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