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 在哥本哈根市政广场,一名小女孩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14日,环保人士装扮成北极熊呼吁保护环境
15日,气候难民参加“国际气候听证会”
13日,儿童创作的环保题材画作悬挂在哥本哈根市中心
15日,在哥本哈根,学生们参加“为水步行”活动
按照预定,18日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最后一天,各国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切实有效的共识、地球环境问题是否就此收获希望,这些问题都将随会议的结束而水落石出。为期两周的会议中,各方利益不断碰撞、博弈,两大关键问题左右着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及最终走向,全世界拭目以待。
那个曾诞生过安徒生童话的美丽城市,是否能够带给人类一个真实的童话?
美国“绿色新政”诚意几何?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当地时间18日上午抵达哥本哈根,与约1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一起参加最后阶段的领导人会议。他将面对所有与会方的疑问: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美国目标是否写入国际协议,美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资金。归结为一点,美国是否愿意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奥巴马“绿色新政”的诚意到底有多大。
白宫已经宣布,美国将在大会上提出承诺,到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不过,根据专家测算,美国提出的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不到4%。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在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
■分析
美国目前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字路口”,若干问题在谈判桌上迟迟没有给出答案,这也正反映了美国选择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上的踌躇。2001年,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由于国会的否决,更是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反对。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
欧盟仍坚持“丹麦文件”?
与美国相比,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但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依然“水火难容”,关键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重申应坚持双轨制谈判,《京都议定书》不容推翻,但欧盟主张,应通过一份对所有国家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6日,在领导人发言前,大会主席国丹麦违反大会程序,试图把自己拟订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有力回击,现场充满了火药味。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代表严厉批评此举不符合透明原则,是对与会各国的不尊重。
代表“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发言的苏丹代表阿里·纳菲说,发达国家在谈判中试图置《京都议定书》于不顾,代之以一份单一的法律文件,这么做势必会削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有违《公约》中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分析
欧盟展现尚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积极”姿态,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在本次哥本哈根大会之前,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都主动提出了减排行动计划。这既是对国际社会负责任,也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发展中大国并不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过高的、强制性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坚持,无论从历史责任、发展阶段还是现实能力看,都不能承担与西方国家等同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不能被剥夺,这同样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
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展现更大诚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哥本哈根会议已进入最后的谈判阶段,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加紧努力、积极磋商、凝聚共识,推动会议取得公平、合理、平衡和可实现的成果。
“我们呼吁发达国家能够在资金、技术和中期减排指标上展现更大诚意,来解决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一些关切和要求,切实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功作出共同努力。”姜瑜说。
姜瑜说,温家宝将在讲话中阐述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的政策和立场。
印度:希望发达国家守信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7日说,只要发达国家给予“可信”的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印度愿意在减少贫困的同时做更多,以寻求积极方式应对气候变化。
辛格在赴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发表声明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发展中国家的长久贫困为代价。
他说,印度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已经宣布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20%至25%。印度还全面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
非洲:要求成立“启动基金”立即行动
非洲国家代表、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说,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到2020年要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其中至少50%的资金要用在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非洲和小岛国等。就短期融资方面,他要求,为提议中的每年100亿美元的资金成立一个“启动基金”,立即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最不发达国家:支持《议定书》中减排目标
最不发达国家代表、莱索托首相帕卡利塔·莫西西利说,最不发达国家支持《议定书》中为发达国家规定的减排目标。他还说,最不发达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为严重,因此发达国家应向它们提供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
小岛国:要求坚持双轨制谈判
小岛国联盟代表、格林纳达总理蒂尔曼·托马斯说,小岛国联盟强烈要求根据2007年“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坚持双轨制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
链 接
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
美国附加苛刻条件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7日说,在所有主要经济体采取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并保证执行透明的前提下,美国将和其他国家一起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但希拉里没有说明美国将会出资多少。
希拉里当天在哥本哈根举行新闻发布会说,这1000亿美元将通过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筹得,包括多边和双边方式,以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等,资金将主要用于帮助经济落后的国家和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
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评价说,这是美国第一次表示发达国家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期气候资金支持,但其中却没有美国提供多少、如何筹资等具体细节。
在提供一个空洞数字的同时,希拉里强调,美国的出资承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所有主要经济体所采取的减排行动都必须是透明的。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当前的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中,主张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并接受国际监督,甚至将此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条件,这实际上是逻辑颠倒,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规定。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发达国家要率先实现总量减排,而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有效履行,且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采取的自主行动无需接受国际监督。记者 尚军 徐力宇
时 评
气候变化大会拒绝“拖”
新华社记者 杨骏
气候谈判中,节外生枝、推三阻四、转嫁责任都会导致达成协议的时间往后拖延。
为了哥本哈根大会,全球4年前就启动了有关谈判进程,目的是制订《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年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以及有关资金技术支持问题。然而欧盟及一些发达国家节外生枝,提出了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合并成一条轨道,试图彻底抛弃《议定书》。这自然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
资金问题至关重要,按照《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然而发达国家至今在这一问题上推三阻四。
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地转嫁责任。
根据有关计算,按照八国集团以及经合组织的所谓减排路径安排,2006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人均累计排放量仍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到5.4倍。
发达国家将拖延战术玩弄了近4年,其真实目的就是要拖垮甚至取消《议定书》,使自己不必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义务,同时却想要把发展中国家拖入承担具体减排任务的框架,转嫁减排责任。
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非常严峻,念“拖”字诀,拖累的是全球的环境和人类的未来,发达国家自己也终将身受其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