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救援队员登机
13日 20时30分,首都国际机场,夜色低沉,跑道上一架空客A330飞机正在加速滑行。随着巨大轰鸣声传来,这架航班号为CCA6076的国航救援包机扶摇直上向着夜空深处飞去。这架包机上搭载着二十余吨救援设备和物资、68位救援人员和3条救援犬,今晨已经停加拿大,预计将于北京时间今天下午3时48分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海地地震举世震惊,我国政府迅速组派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地震灾区救援,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最远的一次救援行动。从昨天中午12时30分接到紧急出征命令到起飞,短短8小时,本报记者紧追救援队,记录下了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
13日14时30分
国家地震局搜救中心
北京,玉泉西街,几辆标有“中国地震救援”的大货车停在搜救中心院子一角,有人正在向几辆面包车装运物资,不时听到“快,马上要出发”的催促声。一阵喧闹过后,身着橘红色救援服、头戴红黄色相间头盔的6名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出现在记者眼前。记者认出其中一位:“王念法!”他就是汶川地震中冲在最前面,和队友一起救出包括“可乐男孩”在内的49人的王念法。
“请再次清点设备清单!”“清点完毕!”“出发!”6名救援队队员分别登上两辆越野车,王念法坐在后一辆,就在车启动前一刻,他和队友们终于露出笑容,并打出“胜利”的手势。15时整,载有人员物资的车队准时启程开往首都机场。
据介绍,救援队13日中午前后接到出征命令,当时一些队员正在野外训练。按规定,参加国内救援在1小时内完成集结,而国外救援在两小时内完成集结。这次24名负责搜救工作的队员,在1小时20分钟内就完成了准备工作。从搜救中心出发的6名队员都身经百战,让我们记下他们的名字吧:索香林、司洪波、李亦纲、王念法、张天罡、胡杰。
13日17时30分
首都机场南停机坪
即将奔赴海地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集结在此,由搜索营救、医疗救助及后勤保障3个分队组成,包括来自国家地震局的10人专家分队、来自北京军区某部的工兵分队和武警总医院的医疗分队。
救援队携带了上百种救援器械,包括搜索、营救、医疗救助、通讯保障等设备。由武警总医院15名医生组成的医疗分队将在灾区组成一个小型流动医院。此外,3条搜救犬也会随行,它们曾在汶川大地震中执行过救援任务。
救援队医疗分队队长侯世科说,医疗队携带了不少在两天前刚刚荣获2009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救援装备,他们到达海地之后将重点进行现场急救和重伤员抢救。
在机场候机期间,记者问王念法是否来得及与家人告别。
“是的,我和爱人简单说了一句:‘刚接到命令,要去执行任务。’”
“就这一句?”“是,她非常了解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不必多说什么。”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王念法新婚不久,他也像这次一样匆匆与家人告别即奔赴前线。王念法不由地又谈到远在山东菏泽老家、年事已高的父母,“没告诉他们我要出发,怕他们惦记。”
13日20时15分
首都机场跑道
国航执行这次任务的包机已准备完毕,正在跑道上等待登机。据悉,机上的十余吨救灾物资总价值约1200万元人民币。经北京海关全程机下监管、快速验放,这些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通关。
此次飞行时间紧迫、航程极长,国航在一个小时内完成集结,并按专机保障标准,选派了两套经验丰富的机组同时执行任务。
“我们正在摆渡车上。”登机前,王念法再次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有没有害怕或担心的感觉?”“我还真没有,因为这样的战斗已经历多次。养兵千日,我们一直在等待着战斗,现在战斗即将打响,我能害怕吗?只想着尽快飞过去救出更多的人。”王念法的语气中有一种兴奋和激动。“再见,我们会带给大家更多好消息。”
灾害面前
全球同心
中国与国际社会正在携手,拯救“孤岛”的行动已经开始。
美国国际开发署已紧急派遣一支救援队,包括72名搜救人员和6只搜救犬以及48吨救援设备。
美国民间赈灾救援队已开赴海地,各州派遣的搜救队将在今明两天抵达海地。
意大利提供100万欧元援助资金,并将派出一架C130运输机送出救援物资,一家野战医院和一支专业医疗队伍将同机前往。
法国已动员救援物资紧急送往太子港。
英国、德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多米尼加、巴西、尼加拉瓜等国都表示将增援海地。
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提供100万美元紧急援款。
欧盟委员会决定提供300万欧元援助。
美洲开发银行承诺向海地提供20万美元紧急援助。
世界银行准备派出一支灾情评估团队协助制定震后重建方案,并提供1亿美元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将提供援助。 (记者 蔡文清 孟环 代丽丽 通讯员 张鹏 吴敏)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