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奔赴海外的维和警察资料图
从动荡不安的东帝汶到危机暗伏的科索沃,从炎热的海地到干旱的达尔富尔,处处活跃着一支和平部队的动人身影:
他们,统一佩戴着蓝色贝雷帽,胸前的五星红旗标识熠熠生辉;
他们,无畏地冲上枪声四起、冲突不断的街头,尽力维持着治安和正常的秩序;
他们,出现在贫苦群众的家里和孤儿院,为当地人送上来自异国的友谊和温暖;
他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和难耐的寂寞,坚守着祖国赋予的神圣职责。
他们,是中国派驻世界各地的联合国维和警察部队,他们值得国人送上最诚挚的敬意。
截至2010年1月,我国共向亚洲的东帝汶、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和美洲的海地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目前尚有191名维和警察在东帝汶、利比里亚、苏丹和海地4个任务区执行任务。
与维和队员面对面
上街买菜 得戴钢盔穿防弹背心
在海地,75%的人生活在赤贫线下,枪支、毒品和凶案泛滥。在首都太子港某地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刚入驻时,“每天都可以在路边看到三四具尸体”。据曾被派驻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介绍,他们在当地买菜,都得戴钢盔、穿防弹背心。
在中国维和警察的整治打击后,被杀人数就降到每月三四人。治安形势好转的同时,海地人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好感和信任。“当地人开始向我们通报武装分子的动向。”第四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长刘育青说。在没有与我国建交的海地,佩戴五星红旗执行联合国任务,让维和队员们特别骄傲。
紧急行动 解救海地雇员妻子
2008年6月16日,由云南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在短短20天内,中国维和警察就将破烂不堪的废旧仓库变成了维和队伍中最好的营地。
到海地以来,该防暴队积极承担执勤巡逻、社区警务、侦查破案、处置群体性事件等工作,多次参与收缴武器、遣散非法武装、救济安置难民等专项行动。截至2009年12月30日,该防暴队先后参与完成了11个勤务区1476项勤务,抓捕犯罪嫌疑人55名,处理重大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13起,参与控制大规模游行示威9起。
一次,防暴队接通报:联合国海地特派团一名海地雇员的妻子被武装匪徒绑架,索要重金。经了解,绑架行为是武装匪徒对恢复海地法律秩序的严重挑衅,是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公然对决。接到命令后,李钦政委迅速率领队员全副武装,分乘4辆装甲车和2辆丰田越野吉普车,沿山坡逐步向山顶推进,用随身携带的枪刺,在丛林荆棘中砍开一条路。在完成对河谷附近的搜捕后,对可疑民房进行搜查,最终解救出了人质,震慑了绑匪。
救助民众 节约并捐赠6200公斤大米
在海地,防暴队深入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无助儿童和受困民众送去关爱和温暖;组织各国维和警察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当地居民重建家园;出资捐建警局,改善当地警察的办公条件。
李钦带领中国防暴队从驻地辐射至太子港周边200公里内,从残疾人扶助组织、教会学校,乃至山区农村和城市的贫民窟,都出现了中国防暴队员亲民爱民的身影。8个月里,仅与工业园区各企业和太子港周边贫困学校、残疾人组织及太阳城市政府就互访交流19次,捐助了队员节约下来的6200公斤大米等食品和一批学习用具,还为海地中学生举办了汉语培训等特色活动。
狂沙扑面 营地与毒蛇毒蜘蛛为伴
《世界新闻报》记者曾随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大使访问了苏丹达尔富尔,得以亲身体验了中国维和官兵们在当地的艰苦生活。
从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尔那机场开车15公里,就来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一下车狂风卷着狂沙扑面而来,让人眼睛都难以睁开。谈起沙尘天气,维和工兵分队分队长上官宁同说:“进入2月中旬,达尔富尔地区沙尘天气增多,风沙最大时能见度只有几米,中午气温都在42摄氏度以上,一片荒芜,到处是荆棘,在灌木丛里,先后发现六条毒蛇,另外发现蜥蜴、长蝎子和长达13厘米的毒蜘蛛。”
不过,中国军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艰苦环境,高效推进营地建设工作。刘贵今说:“我有了亲身体会和现场感,在记者招待会上,我就可以讲我们中国如此巨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非洲之外第一个国家向达尔富尔派兵这就是我们中国。” 《世界新闻报》记者 李静
风雨十年路
【时间】2000年1月
【地点】东帝汶
【事件】公安部派出15名
维和警察参加维和行动
【关键词】揭开中国警察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序幕
2000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派遣首批15名维和警察,揭开了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此后,中国警察开始活跃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舞台上。
2000年8月,公安部成立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承担维和警察培训任务。2001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波黑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欧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3年1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非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阿富汗任务区派遣1名高级警务顾问,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阿富汗维和行动。
2004年4月,公安部向联合国科索沃任务区派遣首批12名维和警察。
2004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1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6月,公安部组建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并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开展培训……
【时间】2004年10月17日
【地点】海地
【事件】第一支中国维和
警察防暴队出征
【关键词】海地维和精神
2004年10月17日,95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乘坐联合国包机从北京出发,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飞行,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与9月18日先期抵达海地任务区的30名先遣队员会合。就此开始,由125人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赴国外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警察防暴队,将在海地任务区履行为期6个月的维和使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武装性质的维和警察队伍,并且是到一个未建交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警察参加维和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2005年5月,公安部向联合国苏丹任务区派遣1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苏丹维和行动。
2006年12月,维和警察庞波荣获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7年12月,维和警察吴强荣获第18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8年3月,维和警察集体荣膺凤凰卫视“2007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