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发明正在向顾客介绍东北特产
一个机电工程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山货庄”的老板?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侯发明的成长与创业历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学生娃成了“店老板”
在香港街与气刹小区间巷口的一家店铺里,记者见到了这位20岁的东北小伙子侯发明。如果不是先入为主的情况介绍,无论如何也难以将“店老板”与眼前这个文静清秀的小伙子挂上钩来。但一说起了布置得颇有特色的小店,说起他的“东北特产”,说起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市场推广,侯发明就头头是道地讲起来,显出青年学生的闯劲与商人的精明。
侯发明的家在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吉林延边的一个小山村里。2007年,他独自一人,千里迢迢来到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机电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说起刚到随州职院时的情景,那次特别的生日晚会使他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0月16日,竟然是班主任老师和他共同的生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欢歌笑语地祝福他们的生日,那远离家乡的孤独感一下子烟消云散,他很快融入一个温暖的大集体中。两个姐姐和他都在上大学,父母难以筹措三个孩子的学费,随州职院了解到这一情况,给他提供了贫困生补助。学校和老师的关心爱护,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学好专业课,还要多方面锻炼,为自主创业做好准备。
走进社会“大课堂”
第一个暑假,他找到为湖北的一些大学到东北招生的工作。从长春到延边,他一个学校一个学生地拜访,宣传招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招生政策,动员一个个小老乡们到湖北上大学。
“那一个暑假,对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太重要了,以前不敢见陌生人,更不用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不仅敢见,敢说,还真能说服他们了。”
第二个暑假,他选择了在延边州和龙市的夜市上摆地摊。“摆地摊其实不简单,你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看人家需要什么,哪些商品有市场,再决定去进什么货。”
大学三年级是实习期,当其他同学纷纷找一个单位实习的时候,他却开始了市场调查:家乡有很多人是做东北特产生意的,自己一个叔叔的“山货生意”就做得很大,自己进货有优势;随州市场需要“东北山货”吗?他走访商场、酒店,开一个“东北特产山货庄”的主意在头脑里清晰起来。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办了个工商执照才交了37元的工本费。”侯发明兴奋地说,办执照,租店面,简单装修,他忙得不亦乐乎,很快,他的“长白神参茸行”开张了。
“地道的东北人参、鹿茸,都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山货了。其实,东北的很多其它山货,在随州市场上也都有商机。”侯发明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几段,人流量多的时候,他是坐店的“掌柜”;门口人流量少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上门服务的“市场推广员”。他比较得意的是,在卖东北特产干货的时候,他把家乡的新鲜梅花鹿肉,通过空运的方式,销售给了随州的酒家饭店。
专业内外的“人生积累”
“学了几年的机电工程知识没用上,可惜吗?”记者问。侯发明很自信地笑了,“学的知识都在我肚子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派上了用场。而现在,我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挑战自我的机会,也觉得我有兴趣有能力去做好,就会抓住这个机会不放,把这件事做好,使自己受到更多的磨炼,有更多的人生积累。”
学生成了“老板”,可依然还是学生。班主任覃晓曦就时不时地往侯发明的山货庄跑。覃老师说,学院对学生在实习期自主创业采取了跟踪调查管理的方法,老师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需要什么帮助,老师都会竭尽全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放心,家长安心。学生在大学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有各种社会知识,这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让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锻炼提高。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了很茫然,不知道走怎样的路才是适合自己的,那么,侯发明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创业,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成长,就很有借鉴意义。 (记者 张 顺 通讯员 林雯雯)
来源: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