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只要还能坚持上班就不要请假
时常请假对一个上班的人不是一件好事,享有自己应有的休假本来无可厚非,但任意休假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了。
有一家制造厂选在12月25日作为庆典日,这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公司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
这时,有一个员工患了感冒,他向上司请假,说要到医院看病去,上司说这段时间很忙,能坚持就坚持,实在不行,再去看病。这个员工说大病都是小病引起的,上司只好批准他请病假,并抽调别人临时代替他的工作。
下午,上司陪一位客户外出去一个旅游景点游玩,却看到那个请病假的员工跟自己的女友在景点旅游,精神很好,看不出有什么病的样子,这个上司很生气,从此对这个员工的印象大打折扣。
作为一个上班族,在公司最忙、最累、最紧张的时候,最好不要借故请假,即使生病,只要还能上班就不要请假。否则,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竟然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请假,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对公司而言,某些纪念日或遇到任务量突然加大、必须及时完成的特殊日子,身为公司的一员,都不应缺席。
就算不是公司特别的日子,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席,如一项重要的合约签订的日子,一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日子,等等。
然而,正是因为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所负的责任较为重要,所以有些人产生了逃避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但因此动不动就请假却不是一个上班族应有的所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随意请假,必然会造成他人和公司的不便。一个人负不负责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一切按照公司的规定,而且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请假,这样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毫无计划地请假,只要一有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私人小事就请假,还自我安慰说:"反正我把工作做完了,就算今天请假,明天我会多做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就会使你日后工作造成麻烦,甚至影响个人前途。
A和B都是负责销售的业务骨干,两人不断地与客户签下订单,为公司创造了利润,在公司为他们考绩评分时,发现他们俩的业绩相当,协调性等各项条件都不相上下。上司很难判断到底谁最好,一旦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可能会引起下属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只好拿出两人的出勤率作为判断的方法,结果因为A的出勤率比B高,B时常请假,故判断A比B的绩效好。
B仅仅因为动不动就请假,而掩饰了他诸多优点和功绩,失去了升职和加薪的机会。
作为上班族的你,可别随随便便地高兴请假就请假。
从请假的细节中,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敬业精神如何。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随便请假,即使生病,只要还能上班就不要请假,更不要因为逃避繁忙的工作或无关紧要的小事请假。
41 做事前,先想像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预想一个好的结果,想到自己会成功,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在还没有做事前,就想到事情会失败,这种心态消极、负面思考的人,结果真的就难以成功。
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是在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成功者在做事前,就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结果真的成功了。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
多年前,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到达过那里。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问其中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他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
记者问另一名探险者,得到的回答是:"我会全力以赴。"
记者问第三个探险者,这个探险者直视着记者说:"我没来这里之前,我就想像到自己能攀上马特峰的北峰,所以,我一定能够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结果,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峰,就是那个说自己能登上马特峰北峰的探险者。他想像自己能到达北峰,结果他的确做到了。
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上自己的座右铭--"我能胜!"
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并为之努力。
无论我们是想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是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或是想拥有永久、幸福的婚姻,无论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在实现目标之前想 像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成功。
人最怕的就是胡思乱想自我设置障碍。做事前,不是去想像好的结果,而总是负面地想:可能不行吧,万一怎么怎么样。结果还没有去做,你就没有信心了,事情十有八九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一天晚上,在漆黑的偏僻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而没有千斤顶,是换不成轮胎的。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辆车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
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
"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是一个神经病人,"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做事前,就认为自己会失败,自然难以成功了。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的选手卡尔·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总是以这种非常有信心的态度来走钢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25米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他的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前的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来。"他时常问太太:"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他花了很多精力以避免掉下来,而不是在走钢索,结果失败了。
做任何事,不要在心里制造失败,我们都要想到成功,要想办法把"一定会失败"的意念排除掉。
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的尽是失败,就会失败。成功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的人身上。
42 竞争中要学会欣赏对手
这个世界是一个处于竞争中的世界。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对手。这些对手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竞争对手,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却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很多人在与对手竞争时,都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把对手视为敌人,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小吴和小王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在一家公司里的同一部门工作。因为部门主管升迁,公司准备在部门里选拔一个新的主管。消息传开后,大家都闻风而动,都希望自己入选。后来传来内部消息,老板主要在考察小吴和小王,他们俩的能力都很突出,尤其是小吴,办事能力强,为人也不错。
小王得知小吴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暗下决心,想着一定要把小吴挤掉。但他也明白,如果堂堂正正地竞争,自己不是小吴的对手。于是,他四处活动,在上司面前极尽献媚之能事,除夸大自己的能力外,还处处给老板一个暗示一一小吴有许多缺点,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在小王的阴谋活动下,他终于把小吴挤了出去。但是当他坐到那个梦寐以求的位子上时,他才发现,他根本就不是胜利者,多数人对他嗤之以鼻,他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每次面对小吴,他都心怀愧疚。仅仅过了半年,由于工作没有成效,他就被免职了。
在新时代的职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一个人快速成长,也能促进一个人各方面不断成熟起来。这一切的关键是你对竞争对手持什么样的态度。
一个没有对手的动物,一定是死气沉沉的动物;人也同样,一个没有对手的人必定会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人。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不是一件坏事,相反竞争对手会让你充满活力。
有了竞争对手,不是整天要盘算着如何打击对方,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处处学习对手,并以对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确,欣赏对方比打击对方更有效。
有一个人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十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给另外九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这个人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美的评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位中只有一个人人选!这是为什么?
后来,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醒悟。总裁说:"入围的10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够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上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体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彼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比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面临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对手竞争时,要抱着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的心态,以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最后战胜你的竞争对手,走上成功之路。
43 接到额外工作时,不要抱怨
在职场上,很多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分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当接到老板或上司安排的额外工作时,就老大不愿意。不是满睑的不情愿,就是愁眉不展,唠唠叨叨地抱怨不停。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那个员工就这样失去了工作。
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气度和有职业精神的表现。一个勇于负重、任劳任怨,被老板器重的员工,不仅体现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上,也体现为愿意接受额外的工作,能够主动为上司分忧解难。因为额外工作对公司来说往往是紧急而重要的,尽心尽力地完成它是敬业精神的良好体现。
如果你想成功,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你还要经常去做一些分外的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时刻保持斗志,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充实自己,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假如有别的同事,把一些本来不应归你负责的工作交给你,或者你的上司在你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又吩咐你做另一件事,要尽量开心地接受。
丹尼斯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他的升迁是非常迅速的,为什么他会得到一再提拔呢?原因就是他乐意去做他分外的事,从而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丹尼斯总是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不断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不管那个人是他的同事还是上司。丹尼斯将那些分外的工作,也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渐渐地,老板有了只找丹尼斯帮一个小忙或分担一些重要工作的习惯。
接到额外工作时,不要愁眉不展,抱怨不停,多做分外工作对你的成功大有好外。
第一,多做一些分外工作一定会使你获得良好的声誉,这对你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在你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二,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就会多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多一种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它会使你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
44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个小时的麻烦
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但办事效率很低,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在做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有一个在职场打拼的成功人士说:"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就会少几小时的麻烦。"可见事前准备,对一个人办事效益的提高及一个人的成功是相当关键的。
现在的社会,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准备才行。这好比一个人身体有了病,要到医院治疗,就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做事预先计划周全,早作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做事前不做任何准备,临时抱佛脚,要想事情圆满成功,那就难了!
幽默大师林语堂,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演讲,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就要他即席演讲,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演讲,只有经过事先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演讲的学者,他都不做没有准备的演讲,可见事先准备工作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每件事,只有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到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把事情圆满地做好做完善。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考验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同样,没有做前期准备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了第一天的短短几分钟的准备过程,你就能对第二天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知道第二天哪件事最重要,哪件事是应该最先做的,就能知道做事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所以,不要对昨天的几分钟的准备不以为然。相反,如果你在工作中无视"准备",事前准备不充分,事后就会麻烦多多。
比如:你昨天少花几分钟时间做准备工作,可能会导致你今天忙而无序,而且不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工作;或许你昨天少花了几分钟对谈判资料及相关文件加以熟悉,可能会导致你在第二天的谈判中陷入不利的局面,面对对方严厉的攻击,而无还手之力,最后导致失败。
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上班族,要想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好,你最好在每天下班前的几分钟制定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上班时候才制定工作计划表,那就很容易做得比较费劲,因为那时又面临新一天的工作压力。而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做的准备工作做好,到第二天工作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在头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了解第二天每项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能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
每一天都在做准备,每一天做的事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当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机会来临时你就会抓住,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不管任何机会都不会是你的。
凡事做好准备,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成你的目标。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凡事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