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行在上海长江口外高桥码头水域。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上海3月14日电(记者林红梅 陆文军)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3月14日通过交通运输部的验收。从东海到上海外高桥码头,打造出一条水深12.5米、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双向航道,拔掉了卡在长江口进出东海咽喉要道的“骨鲠”。
长江口是长江进出东海的咽喉要道。奔流而下的长江到入海口时,携带的泥沙在长江口形成拦门沙河段,水深仅6米,成为长江通航的瓶颈,制约了上海、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为打通进出长江的咽喉,1998年1月27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开工,到2000年3月完成,航道水深增深到8.5米;二期工程于零贰年4月开工,2005年3月完成,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三期工程2006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3月14日实现12.5米航道水深的目标。
链接 我国水运史上最大工程
“经过两天的审定,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了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三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标志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这一跨世纪我国水运工程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级的大型河口治理工程,全部治理目标成功实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14日说。
翁孟勇表示,这是我国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工程最复杂、持续时间最长的水运工程。深水航道贯通后,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通航;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可乘潮通过长江口。
翁孟勇指出,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二。长江口咽喉要道的打通,对于推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