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海南三亚去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逾1.8万人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4/8 16:19:54  科杰在线 pc354.com
    穿着洁白的衬衣、笔直的西裤,打着滑顺的领带,苏诚真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
    作为三亚市最边远山区育才镇雅亮村的一个黎族小伙子,他在一年前绝对难以想象,自己能够拥有这份体面的工作。更让家人欣慰的是,在家乡的父老乡亲眼中,苏诚真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小孩的好榜样。
    农家小伙的快乐工作
    苏诚真出生在三亚的一户农民家庭,2005年,中专没毕业就辍学了。2006年,在海口打了一年工的他,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回到家乡,结果一呆就是两三年。
    “那几年,我压抑坏了。”苏诚真说,偏远的乡村,封闭的环境,每天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原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了。”
    一个朋友的来访却无意中改变了苏诚真的这一生。2008年底,这位朋友告诉苏诚真,他在接受职业培训后已经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重新点燃了小苏追求新生活的希望。
    2009年初,苏诚真走出山区,在三亚瑞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接受“阳光工程”职业培训。苏诚真开心地说,从仪表、仪态、销售技巧到模拟销售,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自己学有所成,观念得到很大改变。
    培训中心陈瑜校长说,苏诚真认真肯学,接人待物得体,涵养好,经过考察后中心决定聘用他。就这样,他当上了中心的一名培训老师。这是一份令苏诚真快乐的工作。
    边远山区的“苏诚真现象”
    苏诚真在城里谋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引起了偏远山区众乡亲的关注。
    去年五一,他休假回乡。儿时的好友陈旭泽、李娜、李战英、高凯等找到他。苏诚真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鼓励他们大胆走出家门,接受职业培训,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陈旭泽、李娜等背起行李,像苏诚真一样,接受了“阳光工程”职业培训,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
    凭着自己的努力,陈旭泽现在已经成为三亚颇有名气的美容机构“海之梦”的首席理发师,待遇不菲。李娜、李战英成为五星级酒店的客服人员,高凯则自己买了车辆,搞起了运输生意。
    陈旭泽他们几个通过“阳光培训”找到稳定的工作,更加激发起苏诚真带领家乡年轻人迈出家门找工作的激情。到去年底,育才镇雅亮、青法、明善等几个村庄已经有100多个年轻小伙子迈出家门,接受职业培训,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阳光培训”照亮就业路
    “苏诚真现象”只是作为一个案例,被记录在黎达明的工作笔记本上。作为三亚市人力资源开发局的局长,黎达明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黎达明说,三亚农村的就业问题面临着不少困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其它地区民工的大量涌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如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当前三亚农村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就此,三亚市政府决定,2008—2013年,投入3.82亿元开展就业工程,其中1.26亿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由政府全部负担。同时,对未能升入高中、职校、技校的初中毕业生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强化就业前培训;对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技能;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对需要转移到城镇和外地的劳动力除了技能培训外,根据劳动力需求还进行适应性培训……
    于是,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民办培训点等为基本架构的培训体系得以建立。
    三亚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副局长王裕文介绍,2009年,该市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超过1.8万人。黎达明说,如果按进城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在8000至1万元计算,他们一年可为农村带回资金上亿元。

    来源: 海南日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