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对发展家庭服务 促进就业的思考
劳动就业 加入时间:2010/4/9 17:39:43 科杰在线 pc354.com
家庭服务是以家庭事务为主要服务对象,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家庭服务公司和家庭服务人员通过社会化、职业化来承担的一项服务活动。
一、现状
近年来家庭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家庭服务有着很强的吸纳就业能力,是就业领域上一块有待开垦耕耘的广阔土地。可谓是生活的小家庭,就业的大天地。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目前"4050"人员是在就业方面处于尴尬年龄,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文化素质不高,技能不强,年龄偏大,而家庭服务工作对这三方面要求都不高,是"40"妇女理想的工作选择,特别是"月嫂"已成为了"40"妇女就业的新工种。二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40"妇女难找工作,但家政刚好需要这个年龄的女性。现在生小孩的女性一般是80后的年轻人,不擅长带小孩,有工作压力等方面的限制,且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因此"月嫂"这种专门行业。随着城市个人经济的好转,生活需求的提高,家庭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也在提高及细化,薪酬也在提高,部分"月嫂"每月工资高达3500元以上,目前,"月嫂"属于供不应求现状。三是服务内容日趋多样化。目前在城镇有40%的家庭使用过搬家服务,保洁清理、管道疏通、家电维修、保姆幼儿接送等家庭服务,特别是近年兴起的早餐点,专业送餐、医疗服务、家教、婚礼、物业管理等新型家庭服务也在悄然发展,城市居民户均家庭服务支出明显增加。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就业人员增加,社会上从事家庭服务业未纳入劳动工资统计的从业人员数据很难收集,无法确切统计。
二、问题
1、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目前家庭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家庭服务产业尚未形成,组织化程度低,整个行业显示出"小、散、弱"的局面,家庭服务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和评价标准,风险担保机制尚未建立。
2、缺乏社会宣传引导。一方面从业人员虽然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不愿从事于家庭服务,加上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宣传不够,致使家庭服务行业社会地位偏低,且从业人员的工资价位偏低,而且社会保险尚未跟上。另一方面政策引导力度也很薄弱,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专项规划,管理制度、信息发布等政策环境,供求信息不对称,使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着不适应情况。
3、家庭服务者培训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家庭服务业的培训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标准,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家庭服务的开展基本没有,致使家庭人员上岗前普遍缺乏专业训练,市场严重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庭服务人员。
4、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家庭服务行业缺乏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致使家庭服务供求双方,家庭服务公司与服务者和用人(劳务)家庭的责任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有的不要求签订服务协议,导致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发生劳动纠纷和争议难以处理。
三、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化发展。对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单位给予信贷、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扶持家庭服务业向产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建立完善家庭服务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各类培训机构,服务行业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从业人员和上岗前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程、基本技能技巧等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化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媒体、会议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家庭服务的认知度。通过评选星级家庭服务员、技能等级评定等方式,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来源: 营山县就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