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皇后”杨燕
创业故事 加入时间:2010/5/2 18:19:22 科杰在线 pc354.com
编者按 在加快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中,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全市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在五一假期——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假日里,让我们一道认识两位全国劳模,一起感受新时代劳模的亮丽风采。
核心提示
在合肥有着“粗粮皇后”之称的杨燕女士,被评为全国劳模,刚从北京接受表彰归来。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粗粮皇后”乐为农户增收做贡献
粗粮被打造成了宝贝
在合肥各大超市,都能看到一个名为“燕之坊粗粮世界”的专柜,五颜六色的粗粮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看着“小年轻”大包小包地抢购粗粮,“老合肥”连声感叹:以前没人吃的玩意儿,现在竟然成了宝贝!
把粗粮变成精品,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杨燕。她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先后从事过多种职业,当过清洁工、做过会计、干过医药销售员……最后把目光盯上了并不起眼的粗粮,几经波折后,她把粗粮做成了一个产业。熟悉杨燕的人无不赞叹:这个女人不简单!而在农民眼里,她就是名副其实的“粗粮皇后”。
人们对杨燕的这些赞誉事出有因。短短8年,她就把所经销的粗粮价值提升了近十倍,为农民带来切实效益。“比如:芡实米,20年前是卖不上价的,如今在超市里,卖到二三十元一斤,收购价也在10元左右。薏苡仁也一样,8年前收购价每吨在3000元左右,而现在接近3万元。还有黑豆,以前也是没人要的,而燕之坊将其搭配成‘黑五类’出售后,收购价逐年上涨,如今每吨近1万元。”燕之坊副总刘自东介绍说。
带动了20万农户增收
一个外表文弱的女人,因何与粗粮结下不解之缘?杨燕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家里穷,在农村是吃小米、山芋等粗粮长大的,对粗粮有着特殊情愫,就想把粗粮推广开来,为农民增加收入。“我总觉得它是好东西,做这个项目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杨燕说。
尽管杨燕信心百倍,但她的粗粮事业却非一帆风顺。“刚开始与韩国一家公司合作,经营以粗粮为主的素食项目,但失败了,几乎亏掉了所有积蓄。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超市开设专柜,利用国产粗粮做中国人自己的粗粮产品,品种丰富、价格低,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杨燕回忆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燕所领衔的团队从创业初的年经营300万元,发展到2009年实现产值近11亿元,上缴利税2000多万元,解决了3000人的就业问题,并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30多万亩原粮供应基地,带动了20万农户因为种植粗粮而增收,户均年增收达3500元。
欲将原粮基地本地化
喜获全国劳模后,杨燕在高兴之余,仍然觉得有一丝遗憾。她告诉记者,合肥地处江淮分水岭,非常适宜种植五谷杂粮,但由于没有连片种植,上不了规模,不利于采购。他们公司加工产品所用的原粮,还得从东北等地调货,运输费用高,生产成本大,同时,合肥周边的农民也得不到实惠。
“目前合肥地区只有肥东一家花生种植基地为燕之坊供货,所以,下一步要在合肥扩建原粮生产基地。”杨燕告诉记者,今年燕之坊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占地150亩的粗粮食品工业园,该基地建成后,年产能力可达20万吨,年产值近16亿元,形成集杂粮精选、杂粮休闲食品、杂粮饮品等于一体的杂粮产业链。她建议,合肥农民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有计划地种植五谷杂粮,销路应该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