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欠、医保扩面、推进再就业
劳保三驾马车引领合肥新生活
在今年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合肥与深圳等3城市一起,面向全国进行经验推广;在农民工工资“讨薪难”时,合肥市频频出招,被评为全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先进单位;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合肥“4050”人员托底安置等一系列先进做法多次被报道……“十一五”前两年,合肥市劳动保障一系列举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那么,合肥究竟是用了什么“魔法”,把这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化解掉的呢?
清欠,创造“合肥模式”
不久前,合肥市劳动保障部门捧回了“全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先进单位”的荣誉。
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实际上蕴涵了很多合肥人的心血:合肥市成立了清欠农民工工资联合办公室,设立了农民工投诉联合窗口。同时,劳动保障和建设两部门还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等。对此,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并誉之以“合肥模式”,在全国是一种创新。此外,今年,为应对“两节”农民工投诉高峰,合肥市还开通了26部热线电话,听取农民工“薪”声。
截至11月底,合肥市督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46.5万份,清欠农民工工资5098万元。据介绍,为帮助农民工讨薪,劳动保障部门正在酝酿开通仲裁“绿色通道”,以快捷、高效的方式,帮助农民工维权。
医保,城镇弱势群体看病有保障
作为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今年5月份,合肥正式启动了城镇居民医保,把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纳入医保对象范围。该政策的实施,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来说,看病有了保障。
经统计,合肥劳动保障五大保险服务市民245万人次。仅从城镇居民医保而言,截至9月12日,全市参保人数达到52.18万人。目前,参保人员生病住院出院人次为7898人次。其中,一级医院报销比例47.1%,二级医院27.7%,三级医院16.9%。
再就业,先进经验全国推广
多年来,合肥市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去年,“4050”人员托底安置等一系列先进做法,连续两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也引起省内外城市的极大兴趣,纷纷来到合肥学习经验。在今年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合肥的先进做法,又被在全国推广。
昨天,合肥市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劳动保障部门通过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形式,发挥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百帮创业社区服务一条街、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公益性岗位、社区工作平台五大“抓手”的作用,全力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在全市逐步建立起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合肥已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9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32%,年底至少达到100个。全市3661户零就业家庭,已全部实现至少1人就业,累计安置就业家庭成员4879人。同时,全市共建成120个退管工作示范社区,超过今年计划建成100个示范社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