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末,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市困难群众时,深情地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解决群众的困难是政府的责任”,“你们生活踏实,我们心里就踏实。踏实就是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温家宝总理的话,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片拳拳之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各地不断创新制度、加大投入、更新机制,逐一破解“民生难题”。
学有所教:让穷孩子也能读书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随着免费、助困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沉重的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
济南市历城区农民周学田的儿子2006年考上一所职业学校,一年学费4000多元,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孩子一度面临失学。在国家的资助下,现在周学田儿子每年能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笔助学金帮了我们大忙,孩子上学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我们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他说。
据了解,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国约16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约400万名高校学生获得资助。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更令困难群体高兴的是,义务教育离实现全部免费的那一天已越来越近。2007年春季开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1.5亿名中小学生。秋季开学时,北京、山东等地又率先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农民工子女不用再额外支出大笔的借读费。
财政部估算,2007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达1068亿元,同比增长76%。有关部门还决定,从2007年起3年内,全国财政将新增经费470亿元左右,用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
劳有所得:“充分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既是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体生活的根本之计,也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政府职能的“重头戏”。2007年,全国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办法,通过税费减免、购买“两险”、财政补贴、小额贷款、扶持创业、子女免费教育等各种政策,努力消除“零就业家庭”,给困难群众带来了无限希望。
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障制度,是安徽省合肥市探索出的一种有效办法。当地结合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改革以及社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开发出物业管理、卫生保洁、治安、环境保护等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零就业家庭”。为了不让这一就业保障措施流于形式,合肥市还规定,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全部为聘用人员上工伤保险,所需费用由市财政全额补贴。目前,全市通过公益型岗位实现就业的达到721人。
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进行“托底安置”,是合肥市采取的另一项改革措施。这些企业性质的街道劳务公司,实行“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的模式,“4050”人员加入公司后,不管被派遣到哪个单位,始终是街道劳务公司的员工,公司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并确保其每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582元。目前,合肥市街道劳务公司已吸纳就业帮扶对象1.7万多人。
此外,为了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以创业实现就业”,合肥市政府还提供包括场地、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起了百帮创业服务中心。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卢磊告诉记者:“截至2007年底,合肥市已经有102个社区被认定为‘充分就业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3。”
病有所医:医疗保障不断提速扩容
患有先天或后天疾病,是城乡困难群体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让这些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敢去看病,去年以来,我国各地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
“能报销医药费了!”2007年,这个消息对于已经20多年没有报销过医药费的辽宁困难企业职工来说,是一个天大喜讯。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处长闫彦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连续2年把解决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纳入“十大民生工程”来抓。到2007年底全省已筹措12亿多元,为80万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其中省财政拿出近2亿元。接着,又为50多万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中的24万人解决了参保问题。
目前,辽宁省正向新的目标迈进,就是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2007年,该省成为全国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最多的省份。去年10月以沈阳、大连等地为试点,辽宁省开始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该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90%以上的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而在西北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也因新合疗的全覆盖而得到了初步解决。在陕西关中地区西部的凤翔县,农户每人每年只需缴纳10元钱,就能得到各级财政40元的补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
“现在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缴纳得少报销得多,像城里人一样有了医疗保障。”凤翔县城关镇周家门前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哲算了一笔账,2007年全村有1410人“参合”,共缴纳1.41万元,全年共有48人次享受补助政策,报销医疗费5.73万元。也就是说,通过“参合”减少了群众4万多元的医疗负担。据了解,2007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全省“参合”农民近2400万人,“参合”率近90%,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个别农户大病致贫的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大病救助制度”的探索。陕北革命老区志丹县每年拿出20万元,对患大病户合疗报销以外的费用按30%补助,最高1万元。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村民杨事财的孩子杨德合,因患先天性心脏病,2007年8月在西安做手术,共花医疗费5.7万元,除按新合疗办法报销外,还获得了1万元的大病救助。
老有所养:农民上“险”城里人涨钱
说到养老,2007年最有突破性的事莫过于农民也能办养老保险了。这可是农村人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喜事,并且这种保险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在全国农村落地生根。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农民常芝兰今年72岁,去年7月,她家7口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孩子们每人每年缴270元,她不用缴钱便每月能领到60元的养老金。常芝兰说:“这几年政府对农民管得越来越细了。娃娃上学免了费,看病能报销,又给我们发养老金,现在咱们跟城里人真是没太大区别了!”
去年7月1日,作为陕西省的惟一试点地区,宝鸡市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村4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60岁以上参保农民全部享受养老待遇。凤翔县有5个行政村进行了试点:以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的标准计算,确定每年缴费额为300元,个人缴270元财政补30元,18岁~60岁的村民都可以参保。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财政每人每月发放60元的养老金。
据介绍,与全国不少地区一样,宝鸡市曾经实行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标准低,而且财政不予补贴,根本达不到解决养老难题的目的。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比如在试点最早的太白县靖口镇焦家山村,全村64户中有59户参保。
对城市老人而言,2007年,他们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退休人员连续第三年涨工资了。全国4200多万退休人员每月平均增加基本养老金约90元,养老金由2005年的月均714元增长到2007年的963元。根据国务院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还要再度上调,每月人均再增加100元。
住有所居: 廉租房让人身暖心更暖
2007年,中央政府接连出台政策,明确表示要加快廉租房建设,并将之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各地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已有部分困难群众首先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
“我们一家子,以前住的是‘破烂窝’,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明德门廉租房小区,残疾人李金保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你看这个房子,又宽又亮,41平方米,两室一厅,有厨房和厕所。凭我的经济能力,恐怕一辈子都买不起、住不上这样的房子。”
“住房一改善,人活着就有了信心。”李金保说,“比较来比较去,我发现去年是我活了这44年以来最幸运的一年。”2007年,西安市城区有65户低保户住上了廉租房,还有5000户领取廉租房补贴300多万元。
除了让困难户住得上房子,还要让他们住得舒服、住得温暖。2008年元旦前夕,大一新生杨光回到家里,让他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往年冷得像冰窖的家变得格外暖和。沈阳市今年开始对城市低保边缘户实行采暖补贴,让他家5年来第一次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杨光的母亲邢东明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下岗后,因为拿不出每年1000多元的采暖费,她家过去4年一直没有供暖。冬天里,儿子只能躲在被窝里读书学习。说着话,她取来一只温度表:“今年政府给补助60%的采暖费,自己掏了400多元,终于享受到了供暖。你看,现在每天家里的温度都在20摄氏度以上”。
“应保尽保”:社会保障网越编越结实
过去的一年,在学、劳、病、老、住等问题的解决方面,困难群众都得到了相当多的实惠。在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兜底”的同时,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让社会保障这道安全网越编越结实。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去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首次把低保边缘户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开辟了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之后,又一道困难群体生活救助线。这些低保边缘户月人均收入稍高于低保户,但实际生活水平比获得保障的低保户还要低,成为新的城市贫困人群。2007年,和平区政府拿出1000万元,对城市低保边缘户提供教育、供暖、医疗、应急、节日和就业等七方面的救助,使1200多户家庭从中受益。
在陕西省西安市,城镇低保标准的上调给低保户带来了新年的好消息。据西安市民政局局长王尊敬介绍,为了消除物价上涨给低保户生活带来的影响,西安市财政给每户每月发放物价补贴100元。另外,从2008年1月开始,西安城郊9区保障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30元,其余4县由每月165元提高到200元。
2007年11月中旬,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市场供应和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工作。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已被纳入新一年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