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采访两会期间,经常可以看见刘庆峰匆忙的身影,但几次都很遗憾地擦肩而过。3月7日晚上,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一楼大厅,本报记者终于与这位当代的知本英雄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采访期间,刘庆峰思维敏捷,对答如流,言谈举止间,一代IT精英鲜明的个性和创业的豪情展露无疑。本报特派记者张堃王玉 文/图
创业感受:
失败99次之后定会成功一次
记者:您从1999年学生时代传奇般地创立了科大讯飞,到现在成为名满天下的一代“知本家”,在这不到十年的创业期间,您有哪些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刘庆峰:1999年底,我还在中科大读博,我和科大的5位同学共同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能听会说”的中文电脑,并由此创立科大讯飞。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科大讯飞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回头想想,关于大学生创业,主要的体会有三条。
首先是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目前这几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整个时代和社会环境都在鼓励年轻人脱颖而出。可以说,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这几年的创业过程,我深深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很多的阳光照耀在我们的身上,很多的雨露洒在我们的身上,国家鼓励创新,社会宽容失败。当年创业初期,我们一帮大学生有的只是技术特长和一腔创业热情,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再如何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当时我们毫无概念,是来自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顺利完成了这两步跨越。
还有个深刻体会是,要做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有历经磨难的准备,一定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1999年创业时我们充满激情,但当时也过于乐观,其实要把一项高新技术开发利用好,使之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必须要做好跌倒再爬起来的思想准备。回顾创业历程,我相信,失败九十九次之后,一定会迎来成功的那一次。坚定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我们身边有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一直没有使之形成产业化,关键是科研技术人员对产生的效益预期过高,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稍微遇到挫折就迟疑了、退缩了,最终放弃了,非常可惜!
第三个就是,年轻人创业必须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用这一理想去团结一批创业者,要用集体的力量实现成功。现在的产业竞争非常残酷,在现在这种智力密集型的环境,要想创业成功,首先要有好的领军人物,好的CEO,然后搭建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吸引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股东加盟。其中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难忘时光:
十几个人的“星星工作组”
记者:十年创业,一定会有许多挫折,谈谈您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
刘庆峰:应该这么说,不管是在创业之初,还是在现在,挫折和压力一直都存在。最困难的时期是1999年底到2003年实现盈亏平衡的几年,巨大的经营压力一直困扰着我,股东投进那么多的钱,社会给了那么多的支持,却始终看不见效益,于是就有人议论:这帮年轻人什么都不会干,也干不出啥名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议论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顶得住一个月、两个月的压力也许不难,可是整整三年啊,我们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毅力绝对不行。2004年,我们终于开始挣钱,各方的疑虑才消除。
最难忘创业早期的那一段日子,在融到第一笔资金前,连厂地都要去借。我们十几个人在合肥西园小区租了10个平米的小屋,买不起空调,十几个人窝在房间里,热得受不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天天工作到深夜三四点钟,睡觉的时候可以看见窗外满天的星星,为了纪念这段艰苦难忘的时光,我们将我们研发的产品中一个开发单位的名称就叫做“星星工作组”,把这段艰辛日子的记忆留在产品标识中。
创业建议: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记者:您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就您的经验,谈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刘庆峰:从大的基调上说,我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创业,但不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除非你真有不可遏止的创业冲动和绝好的机遇,否则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人们常说,什么季节开什么花,这是有道理的。在校大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专业基础,多积累学识,不要匆匆忙忙地为了眼前一些蝇头小利而放弃你的长远人生规划。
创业之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要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确定清楚你的产业方向,要有吸引人心的目标;第二,你怎么做?你的路线是什么?职业化的大公司,靠的是战略来取胜。独特的发展路线在竞争中会具有对手难以仿效的优势;第三,什么人来做?在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之后,剩下的就是管理方面的工作了,你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财务人才等各方面,都要有最适合的人去做。管理的三要素即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时代感言:未来充满了机遇
记者:作为一名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请您谈谈听了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心情和感受。
刘庆峰:听了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切感受到国家正处在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过去5年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每一位代表都充满了自豪。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创业者来说,未来充满了机遇。
当然,我们目前在可持续发展上还面临许多挑战,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还存在问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我国只占到40%,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0%。但可喜的是,报告已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剖析出来,并且已经一一找到解决的措施。
只要对出现的问题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又有措施,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所以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有油然而生的使命感,我们这代人有幸遇到了最好的创业时代,我们曾经获得了来自各方的阳光雨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回报社会,努力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成果的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来源《徽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