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网络“试客”不好当 免费午餐需慎用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3/4 10:08:53  科杰在线 pc354.com
      不用到商场抢购、不用排队、甚至不用花钱,只要在网上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就能免费获得各种最新的名牌商品。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受到很多白领“网购一族”的青睐,这些人有个特别的称呼——网络“试客”。在商品纷繁且价格不菲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成为不花钱就能用产品的“试客”。然而,世上真有免费的午餐吗?

      网络“试客”成新时尚

      所谓“试客”是指痴迷于购物前,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试用赠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爱好者们互相交流后,才予以购买的网民圈子。这些网民遵循着“先试后买”的朴素理念,狂热地寻找各类目标商品,并加以品头论足。

      吉林省长春市民王点点是个典型的“网购一族”,她不仅将自己常用的化妆品、服装购于网络,而且连家里的生活用品,大到家用电器,小到床上用品也都从网上购买。几天前,王点点收到了一个装有韩国化妆品的包裹,这是她通过“搜狗”得到的商家免费试用商品。据王点点介绍,这个免费试用的商品是她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她现在每周都会花时间在网上“搜”一些试用的信息,从数码相机试用,到化妆品试用,再到汽车试驾等,能找到不少免费试用的机会。

      据业内人士介绍,“试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欧美等互联网产业和营销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市场上,更多企业有机会选择互联网这种方式进行更有效的营销。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网站开始把国外的"试客"概念带到中国。通过网站提供的一套身份认证系统,注册用户可以用自选的方式挑选网站上所提供的各种试用产品,包括配送在内的整个过程都不产生任何费用。参与试用的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填写一份试用后的感受报告,并提交给网站,由他们整理汇总后反馈给提供试用产品的企业。

      在目前国内小有名气的试用网站"试尚网"里,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免费商品多达400多种,统统打着试用、试吃、试听、试看、试玩、试驾的名义。来自"试用网"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该网站已经有超过300万的注册用户,他们每周可以通过该网站拿到包括果珍、卡夫、资生堂等各种品牌,不同数量的试用产品。

      新生活方式催生“试客”经济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消费过程中的权重日益明显,很多国内外商家都开始把营销手段嫁接到互联网上,大打网络体验营销牌。在营销人士眼里,迅速蹿升的“试客”风潮,已经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试客”经济。

      目前,各种试用类网站已成为商家展示产品的一个重要平台。这类网站不仅可以通过发放试用品,收集网民的试用体验,帮助商家去进行准确的市场调查,从而挖掘有助于产品改良设计的消费线索,并最终实现口碑营销的效果。而且,它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商家发现用户、培养用户的难题。因为任何一个“试客”要想得到试用品,就必须填写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而获得目标客户的准确信息,正是精准营销的核心所在。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试用营销模式除为网民们创造出彻底免费的体验价值外,也等于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精准的营销工具。而精准营销服务已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下一步最具价值的产业发展方向,预计其应用将会更广泛地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时尚。

      而对于“试客”经济的未来走势,专家认为,除了化妆品、数码等较早涉足试用营销的行业外,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介入。此外,“试客族”的人群将也不会只局限于受过较高教育的年轻人,很多家庭主妇未来也将成为“试客”族的中流砥柱。

      免费午餐虽好吃但需慎用

      事实上,目前,当很多“试客”热衷品尝免费午餐的时候,一些危险也正慢慢地向他们靠近。

      由于一些试用网站良莠不齐,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是个人资料可能流失。由于在商品试用过程中,每一个“试客”的资料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因此个人信息流失的危险也随之增大。对此,一些网站在网页上会提示“如果你的试用要求被商家确认,你的资料即共享给该商家所有”,而一些不讲专业道德的网站则会把这些资料出卖。长春消费者李畅最近就很郁闷,自从她在某网站注册申请过试用品之后,她的手机就常常受到不良垃圾短信和电话的骚扰。为了那一点小便宜,泄露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她感觉很后悔。

      二是并非所有免费商品都真免费。有的试用网站以免费为诱饵吸引网民访问,但其中不少赠品却只能以“折扣”的方式优惠购买,实际上就是变相收费。更有些试用网站规定赠品只能以“抽奖”的流程获取。对此,有业内人士提醒说,网站这样的做法目的在于以较小的赠品支出代价,骗取大量的试客个人信息,因此需格外注意。

      三是一些网站请“试托”留下虚假评价。一些商家雇用“枪手”制造一些并不存在的顾客,让他们以试用者的身份对产品进行赞扬和褒奖,以此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这一产品。

      四是未见协议也得“同意”。日前,记者登录一家网站,注册成为会员后,申请试用一份化妆品。在回答了几个调查问题、填写了地址后,网页上出现一个“同意免费试用产品协议”的选项,但并未看到协议的具体内容,而如果不确认“同意”,将无法完成试品的领取程序。随后,记者在该网站进行查找,并未找到该协议的具体内容。

      据了解,自从2006年中国第一家试客网面世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几十家类似的网站。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试客”在国内多年的生存证明,其存在与发展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一种新的促销手段。但是,他同时提醒“试客”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网上协议,选择信用度较高的网站,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希望此类网站能够制定良好的业内规范,提高透明度,完善用户私人信息的保密措施。


      来源:《市场报》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