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董明珠,女,2001年4月至今,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自1994年底出任经营部部长以来,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董明珠摸索出一整套独特的经营方式,销售模式连年创新,被空调界同行及新闻媒体誉为“格力模式”其独创性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还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并被评为“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
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格力电器业绩斐然:从一个当初年产不到2万台的毫不知名的空调小厂,一跃成为今天拥有珠海、丹阳、重庆、巴西四大生产基地、员工人数25000多人、家用空调年产能力超过15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目前格力电器的净资产达20多亿元;1995年以来累计销售空调4000多万台(套),销售收入近700亿元,纳税超过35亿元,连续11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据国家轻工业局、央视调查中心等统计资料)。 同时,格力电器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创新领域硕果累累,深情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让业界为之动容。
董明珠卓越的经营才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屡获殊荣: 2003年1月,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11月,再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2006年3月,荣获“2005年度中国女性创业经济大奖”。
创业故事:
和女总裁一起分享创业故事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计划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虽初露端倪,但仍还没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后的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在1990年这一年,一切都只是在酝酿之中。
这一年,36岁的董明珠辞掉了在南京的工作,像大多数人一样,来到深圳闯荡。这时候的董明珠,对自己的将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她只是希望有一个宁静的工作环境,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能安安稳稳地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明珠去珠海,立即被珠海的宁静吸引住了,于是就应聘到了格力电器,她成了一名最基层的业务员。
这时的营销工作对她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职业。她既不了解商人,也不了解市场,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不知道有多少种新的行业像营销行业一样在阵痛中应运而生,对于许多人来讲,这既是一种机会,又是一种挑战。一双鞋子,穿过了才知合不合自己的脚;一项新的工作,也只有努力尝试过了,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
所以,好强的董明珠心想;既然已经进来了,有这个机会,为何不挑战一下自己呢?
没想到,这一脚踏进来,董明珠就和格力电器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她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格力。
当时的格力,是一家投产不久,年生产能力约2万台的国营空调器厂。规模不大,牌子也叫得不响,而且,当时格力搞的是组装,年销售额只有2000~3000万元,20多个业务员。也就是说,每人每年应完成100万的销售任务。厂里规定,业务员卖100万提成2万,工资、差旅费、请客送礼等费用全包含在内。
厂里考虑到董明珠对业务不熟悉,就让她先跟一个老业务员跑一段时间,熟悉业务,跑北京兼东北市场。
第一次出差,董明珠就领略到了营销工作的辛苦。因为老业务员和他的老搭档去了天津,格力安排她一个人坐火车赶过去。
正是7月份,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蒸笼里,又闷又热。腼腆的董明珠不好意思在火车上吃东西,她觉得一个女人独自在火车上吃东西不雅观,就在火车上饿了一天。刚下火车,她就觉得不对劲,头脑昏昏沉沉,眼冒金星,直淌虚汗。老业务员和他的搭档已经在火车站接她了,看见她的样子,估计是中暑了,忙找了一家有空调的旅馆,住了下来。
站在柜台前填旅客登记表的时候,董明珠的汗不断流出来,她感觉自己的两只脚像踩在棉花上,虚软无力,手也发抖,笔都拿不住了,她说:“我不行了,请帮我填一下。”
董明珠想先到沙发上坐一下,她摇摇晃晃地朝沙发走去,没走几步,就感到眼前发黑,倒在了地上。老业务员忙和搭档跑过来,忙活好一阵才把董明珠叫醒。不过,董明珠眼睛是张开了,却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董明珠被扶到旅馆房间,一沾床就睡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才醒过来。第二天早上,她躺在床上,感到昨天被摔的地方还隐隐作痛,用手一摸,火辣辣地,疼痛钻心。下床试了一下,还能走路,就是一拐一拐的。每走一步,被摔的地方就传来一阵疼痛。
老业务员看她这个样子,估计伤得不轻,就让她在旅馆休息两天,随后再去找他们。董明珠摇摇头,坚持和他们一起行动。她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而且,刚开始跑业务,碰到这点小伤就叫苦叫累,以后还怎么做?于是,董明珠就一拐一拐地和他们一起去了北京。
当时,北京有个大制冷展示厅,专门展卖空调,他们在那里待了两天。
董明珠是个有心人,她一边听老业务员和展厅经理大侃生意经,一边细心观察。这里的品牌不少,国内国外都有。老业务员一再要经理多签一点,经理很神气,有点拿腔拿调地说:“你们格力一般般,但是没有问题,放在我们的展示厅里,准能给你们卖出去,搁这里代销吧。”
在一个卖方市场的时代,经理如此说,也不算夸张。
第三天,董明珠跟随老业务员到了沈阳。她的坐骨神经还是疼得厉害,老业务员的一个同学的母亲在沈阳一家医院当医生,带她就到了这家医院。
一拍片,各人都大吃一惊,竟然骨裂了!董明珠没想到摔得这么厉害,后来她才听老业务员说,她当时是猛地坐在了地上,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会摔得这么严重。
医生说这地方没法打绑带,只能卧床休息。可这个时候正是推销空调的旺季,董明珠躺不住。怎么办呢?只好每天多睡一点,坐火车就坐卧铺,这时也顾不得花钱多了。
初次出差,董明珠就品尝了营销工作的艰辛。要不是她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早就垮了。正是这种好强而又不服输的精神支持着她,她才能够在短短地半年里,从什么都不懂而成为一个对产品和市场都非常熟悉的业务员。
跟着老业务员的半年里,她不但做成了300多万的生意,还熟悉了安装空调的房间面积、所处位置、窗口大小,应如何配置多大功率、什么型号的空调,还有空调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要怎样对付不同区域、不同性格、不同品行的经销商。营销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具体的东西了。
就在董明珠跟着老业务员学习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总部突然有了新的安排,安徽市场有变,派她去接收安徽市场。
要一个人战斗了,董明珠既高兴又紧张。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均须她一个人来承担。可是,她能够挑起这个重担来吗?要知道,安徽是当时全国较为贫穷的省份,在空调还被视为奢侈品的20世纪90年代,如何去开拓这个市场?
董明珠对安徽市场的状况是茫然的,对自己能否成功也没有任何把握。不过,既然不可避免,那还是努力去面对吧。说“人定胜天”,何况一个安徽市场。如果自己先在心里把自己打败了,又如何去打败别人?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