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综合报道
  • 经济形势
  • 劳动就业
  • 政策法规
  • 热点推荐
  • 创业新闻
  • 创业指导
  • 创业课堂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业
  • 宏观经济二季报:经济增长小幅反弹 通胀压力不降反增

    经济形式  加入时间:2010/5/6 19:06:19  科杰在线 pc354.com

    宏观经济二季报:经济增长小幅反弹 通胀压力不降反增

        一季度,我国经济整体形势好于预期。从发展趋势判断,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和“偏冷”的可能性均比较小,经济运行将在比较正常的绿灯区,但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是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今后几个季度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重点做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暂时不宜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快下滑,应着手准备应对预案;政策的紧缩与扩张都要坚持“有保有压”,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一季度,面对国内遭遇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的严峻复杂形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增长偏快的状况有所缓解,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整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但也存在物价上涨过快、外需明显减缓以及“热钱”加快流入等需要高度关注的新问题,给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200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特征

        (一)经济增长高位回落,经济偏快的状况有所缓解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世界经济减速、外需减弱和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等严峻形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略低于过去5年(2003-2007年)年均10.8%的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1.5%,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9%,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7.7:50.1:42.3。

        根据我们开发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判断,一季度经济运行从偏热的黄灯区下移到较为正常的绿灯区的上部,一致合成指数从上个季度最高点显著回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减小。经济增长高位回落,既有国家加大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等政策主动调整的因素,也有遭遇雪灾、外需减弱导致经济“自然”放慢的因素。总体看来,经济运行好于预期,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工业减速比较明显,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受雪灾影响,一季度工业生产减速比较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均在减速,重工业减速尤为明显,一季度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轻重工业增速差距明显缩小。在增速下降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一季度6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6.8%,加快0.4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钢材出口量由上年同期增长118.4%,转为下降19.3%;钢坯及粗段钢出口由上年同期增长98.1%,转为下降95%;焦炭及半焦炭出口由上年同期增长19.8%,转为下降19.6%。

        (三)外需继续减弱,国内需求依然强劲

        出口进一步放慢,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由正变负。受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放缓、出口退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增长明显放慢,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7.8%下降到21.4%,降幅达6.4个百分点,尤其是加工贸易减速更为明显,低于去年同期9.2个百分点。与此相反,进口增长不断加快,同比增长28.6%,加快了10.4个百分点。进口加快,既反映了国内经济对进口的强劲需求,同时反映了进口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上涨的因素。进口快于出口,贸易顺差规模显著减少,一季度贸易顺差仅为4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9亿美元。顺差减少,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由正变负,外需对GDP的拉动作用减弱。

        投资增长稳定,拉动GDP增长约6.5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包括更加严格银行贷款窗口指导和投资项目标准、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旨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紧缩性政策,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际施工量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据初步估算,一季度投资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左右。

        消费需求旺盛,名义增速创12年来新高。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标准等多项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措施的实施和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快,春节等因素抵消了冰雪灾害对我国消费的负面影响,消费市场依然活跃。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创12年以来的新高。但由于一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涨幅较高(7.4%),如果扣除物价因素,一季度消费实际增速(12.3%)比去年一季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

        总之,在净出口拉动作用由正转负的情况下,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长(潜在增长率区间),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向以内外需共同拉动的方向转变,符合宏观调控意图。

        (四)物价上涨加快,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

        受雨雪冰冻灾害、食品等价格高涨以及进口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价格上涨加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其中2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2.6%,上涨幅度较大;雪灾和春节之后部分产品价格的绝对水平有所下降,使得3月份同比涨幅下降,环比出现负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上涨势头放缓。经过季节调整之后的价格数据显示,前3个月消费价格环比折年率涨幅保持在9%-10%左右的涨幅,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势头。

        到目前为止,消费价格上涨仍然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所带动。在2007年消费价格上涨的4.8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4.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为0.8个百分点;在2008年1-3月消费价格上涨的8.0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6.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为1.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影响合计超过8.0%是四舍五入造成的)。消费价格受非食品价格的影响虽然有所增加,但影响程度仍然远远低于食品价格的影响。在非食品价格中,居住价格的影响最大,对消费价格总体涨幅的影响达到0.9%。

        (五)就业状况良好,居民收入增加较快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0.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8万人,完成全年实现再就业500万人目标的25.6%。在就业状况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较快增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

        2008年二季度经济走势预测

     


        注释:1.GDP和一、二、三产业增速为可比价格,其它为名义增速;

        2.外贸顺差增长为绝对值,单位为亿美元。   2008年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根据当前形势和趋势判断,随着雪灾对电力供应、交通运输等短期影响的消除,二季度工业生产可能出现反弹;同时,投资和消费的强劲增长将抵消出口减速的不利影响。总体判断,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会小幅反弹;同时由于国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新涨价因素增多,通胀压力不降反增。

        (一)新涨价因素增多,通货膨胀压力不降反增

        二季度,促使物价上涨的因素比一季度有增无减:一是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石油价格高位震荡,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据商务部监测,一季度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扬,涨幅达14.6%,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更为迅速。在前几年上涨的基础上,今年粮食价格继续攀升,目前大米已突破每吨1000美元大关,年涨幅超过3倍。由粮食涨价引起的全球性恐慌正在迅速蔓延,包括越南、印度、埃及等在内的许多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或者停止粮食出口,发达国家已将粮食作为类似石油的战略物资。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将使粮价上涨的压力继续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警告说,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产生“可怕”后果,包括数十万人被饿死,甚至导致战乱。尽管世界经济减速会减少石油需求,但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地缘政治和投资基金等因素抵消了这一因素,石油价格将继续在100美元左右的高位震荡运行。国际粮价和石油价格上涨,将对国内价格的上涨产生较大的压力。

        二是货币流动性增大,物价上涨有货币条件。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二季度,促进货币供应增加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热钱”流入增加,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中除了贸易顺差和FDI外的不可解释的部分达850亿美元,规模远大于前几个季度,说明外资流入正在增加,增大了国内货币供给和流动性。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和中美利差的进一步拉大,外资流入的步伐难以减缓。其次货币供应增长依然较快,一季度期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18.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是投资需求高位运行,投资品价格上涨加快。在投资持续旺盛、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较快上涨的影响下,自2007年以来,投资品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今年以来上涨进一步加快,一季度涨幅达到8.6%,高于去年全年4.7个百分点。根据历史经验分析,投资品价格增长一般滞后投资增长半年左右。由于当前投资继续在高位运行,预计投资品价格在二季度还将保持高位。

        四是供需变化使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增大。一是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库存比较充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口;二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今年以来各种农资价格均出现大涨,绝大部分农资价格居历史最高水平。农资价格上涨增大了粮价上涨的预期和压力。三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粮也将增加;四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肉、禽、蛋等副食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从而导致饲料用粮增加。另外,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以及国际粮价飙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五是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正在加大。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都有所扩大。另外,新劳动法的实施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商品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增大消费价格上涨压力。

        六是翘尾因素影响依然很大,消费价格涨幅将维持高位。初步测算,一季度CPI上涨8%中,翘尾因素占5.2个百分点,二季度翘尾因素占4.9个百分点,仅比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根据一季度新涨价因素对消费价格的影响幅度及二季度新涨价因素可能的变化情况,消费价格涨幅将维持高位。

        总之,促进二季度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且比较复杂,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既有生产和供给方面的,也有消费和需求方面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防止物价由结构性过快转向全面通胀的任务丝毫不能放松。但随着季节性变化和促进供给政策作用的发挥,肉、蛋和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会比一季度有所放缓,使消费价格可能比一季度会小幅回落。预计二季度物价将增长7.5%,上半年增长7.8%,涨幅比一季度放慢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二季度物价涨幅中新涨价因素比重比一季度有所提高。

        (二)国内需求强劲,经济增长小幅反弹

        多因素促进投资增长加快。二季度,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1)地方政府换届,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数据表明,在政府换届的第二年,我国投资都会出现一次加速增长。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换届效应刺激投资的体制性因素依然存在。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预计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依然会比较高,这将对投资增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2)多数行业企业利润增加较快,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为投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尽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但剔除石油加工和电力等四个行业之后,其他行业利润增长(37.5%)依然在加快,同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另外,一季度投资资金的到位情况也比较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5.2%,仍然保持较高增速。(3)灾后南方受灾省份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也将增加新的投资需求。(4)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高位。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40.6)继续处于景气高位并与上季度持平,有56.0%的企业家对2008年所在行业的总体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61.1%的企业家认为2008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保持良好,表明多数企业家对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利因素有:一是受银行加息、能源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工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成本增加,降低了投资盈利预期,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出口减速会对服务于出口的投资需求起到降温作用。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加快增长,当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上半年名义增长25.5%,比上年同期放慢了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7.5%,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27%,比一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实际增速有所加快。二季度,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提高农民工工资、增加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将有力促进消费增长;二是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将对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劳动者报酬有望整体提高。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国家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这将对扩大消费需求产生持续性作用。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一是资本市场调整的“负财富效应”。去年年底以来,沪、深股市深度调整(幅度超过50%),相当部分股民、基民的个人资产大幅缩水,而这部分家庭又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导致的负财富效应将使更多的人减少开支;二是取消“五一”黄金周长假。由于国家今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外出度假、旅游和购物的人数必将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假日消费的增长;三是高物价降低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以食品为主的价格上涨将降低中低收入者(如农民和城市低保户等)的实际购买能力,食品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会“挤占”对其他商品的购买。

        综合分析,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20.5%,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但由于物价涨幅小幅回落,实际增速(约12.6%)将略高于一季度(约12.3%);上半年增长20.5%,实际增长12.4%左右。

        出口进一步减速,但外贸顺差规模由减转增。二季度,引起出口减速的因素较多: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弱。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将明显减速,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IMF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7%,比200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受金融市场持续恶化、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的拖累,一季度美国经济近乎零增长,甚至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将今年欧盟与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2%及1.8%,均低于过去的预期。

        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受美元走软、利率倒挂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升值幅度达到4.3%。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预计人民币升值加快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三是政策性因素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受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土地、劳动、资金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成本迅速上升,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在近期举办的广交会上,厂商的订货情况明显不及往年,说明未来出口增速仍然可能下降。

        相反,引起进口加快的因素却比较多:一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上涨,并且主要以美元计价,这会提高我国进口的名义增速;二是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对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将继续扩大;三是实际汇率上升也有助于进口的扩大。

        综合判断,二季度出口放慢、进口加快,贸易顺差将继续减少。初步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长20%,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二季度贸易顺差68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18亿美元。

        基于当前情况和趋势预测,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8%,增幅略高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10.7%。GDP增速处在我国潜在增长率附近,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有所减缓。


        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从发展趋势判断,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和“偏冷”的可能性均比较小,经济运行在比较正常的绿灯区。但物价涨幅中新涨价因素的比重比一季度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因此,通货膨胀是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

        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今后几个季度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应重点做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暂时不宜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同时,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快下滑,应当着手准备应对预案。政策的紧缩与扩张都要坚持“有保有压”,推进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政策建议有:

        继续运用数量型从紧手段,停征存款利息税。针对当前热钱流入导致的货币流动性增大,要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信贷规模控制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手段,坚持大力回收流动性。同时,由于物价高位运行,当前居民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使居民存款大幅缩水,使从紧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建议国家停征利息税,以增加居民利息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坚持“有保有压”,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我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投资周期,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关键一环。无论对投资总量和速度的调控是防反弹还是防下滑,“有保有压”都必须坚持。这几年对固定资产投资控制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有保有压”,取得一定成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过快下滑,现在就应当着手做好扩大投资需求的预案,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有保有压”,决不允许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卷土重来。

        加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和力度。针对物价上涨给特定行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政府已经对出租车司机、生猪和粮食生产、在校学生伙食进行了补贴,对稳定社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财政状况良好,收入增长较快,并且补贴政策造成的扭曲比行政干预要小得多,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比如,在发电企业自身消化部分因电煤涨价增加成本的同时,国家可考虑适当提高上网电价,提高发电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电网企业提供补贴,暂时不提高电网销售电价。

        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严防国际资本“大进大出”。今年以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和中美利差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增加了国内货币流动性,增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并且由于国际游资的投机天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快速抽逃,对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打击假FDI等投机资本非法入境。在资本流出方面,实行有限开放(譬如通过QDII计划和走出去战略)政策,防止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维护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

        适时取消部分商品价格的行政性管制。为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保持价格平稳和稳定物价上涨预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性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些政策的实行,对今年1-2月份(物价上涨、灾害发生和春节叠加在一起)特殊时期的物价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季节变化和供求关系的改善,部分受价格干预产品(如食用油、肉、蛋和乳品等)的价格将趋于稳定,一些品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因此,应择机解除对这些产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因为从短期来看,价格干预、稳定物价带来的好处可能会大于价格扭曲造成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价格干预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所造成的成本又会大于稳定物价带来的好处。

        课题组组长:范剑平副组长祝宝良

        课题组成员:王远鸿张永军牛犁祁京梅李若愚闫敏徐平生刘玉红

        执笔:周景彤


    热点推荐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创业新闻
    创业故事
    联系我们 | 客户案例 | 热门影视 | 音乐试听 | 在线短片 | 游戏在线 | 动漫中心 | 笑话 | 热点关注 | 安全公告 | 系统教学 | 软件下载 | 生活常识 | 创意 | 源码 | 资源 | 美女写真 | 壁纸 | 系统美化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电话:0551-4214636 邮箱:pc354@pc354.com QQ:55769640 
    版权所有:合肥恩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024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