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美国控制我国大半信用评级市场 威胁金融主权
行业动态 时间:2010-04-12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5239
危害:难以取得金融话语权 丧失大量国家资产
●据最新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
●中国银行股被贱卖,问题并不在IPO环节,而是出在此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定价上。
一、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直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美国评级机构通过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就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甚至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长时期以来,美国评级机构有意压低我国的信用级别,影响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国际形象,增大了海外融资成本。如:2003年底,正值我国银行业谋求海外上市之际,美国标准普尔宣布维持其10年来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B B B级,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外汇储备稳定增加的10年。还将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级别都评为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垃圾等级”,同时美国评级机构又高调肯定境外投资者参股中国银行,使其在与中国商业银行谈判时压低价格,为国际垄断资本攫取我国的国有资产大开方便之门。据最新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世界银行在2007年5月30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明确指出:中国银行股被贱卖,问题并不在IPO环节,而是出在此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定价上。较低的入股价格使得境外战略投资者们在中国金融股身上享受着暴利。目前国内专家学者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了我国银行被贱卖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但对美国评级机构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却依然没有充分的认识。近年来,美资机构加大了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渗透与操纵,经常对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进行评级,每次都会引起香港股市的震荡。鉴于美国评级机构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2002年7月,香港交易所与标准普尔签署了合作协议,有专家认为,这是香港以金融主权出让,换取美国评级机构“口下留情”,这种做法在当今国际上实属罕见。而美国评级机构正悄然进入中国经济腹地和敏感性行业,通过参与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重大债务融资评级,试图控制中国信用评级市场,通过主导中国金融市场定价权的方式渗控我国金融主权,实现其国家战略图谋。
二、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严重威胁国家经济技术信息安全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渗控我国评级业就可以方便地获取我国的政务信息、国有骨干企业、国防工业和特种行业、乃至国家全面的经济和技术信息,从而掌握我国技术发展动态和重大商业机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势必从根本上动摇国家的竞争力。事实上,美国评级机构正以所谓“权威”和“公正”招牌参与越来越多的中国重大债务融资评级(包括国防企业和特种行业),悄然进入我国的经济腹地和敏感性行业,公开窃取中国最有价值的经济技术情报和政务信息。最可悲的是,我们还要为此支付高额服务费用。
三、美国评级机构控制我国评级市场将使中国难以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获得话语权
目前美国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地位。信用评级没有国际标准,美国评级机构代表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经常通过其拥有的绝对话语权影响和操控国际资本市场,协助美国企业和政府攫取经济和政治利益,成为美国政治和经济强权的新工具。东南亚金融危机酝酿阶段,美国评级机构有如合谋保持沉默,危机爆发后又降级过激,加剧市场恐慌,将金融危机风暴成功拦截在美国之外,使亚洲沦为重灾区,美国本身却成为“安全避风港”。1998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就此严词批评美国穆迪和美国标普的评级缺乏客观性,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助纣为虐。美国还对反伊战的德国企业连续降级,而对其支持者澳大利亚提升信用级别。事实证明,美国评级机构通过其拥有的绝对话语权影响和操控国际资本市场,经常“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对策:扶持本国评级机构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建立本土评级机构;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凡发行本币债券和银行借款必须由其唯一的本土机构进行评级;韩国加强了双评级管理,规定发债主体必须选择韩国的国家信息和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作为双评级机构之一;日本政府出资支持其控制的亚洲评级协会扩大日本评级机构在亚洲的影响。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要坚持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们从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中,才开始认识到美国垄断的评级体系在其“道德风险”控制与“评级标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世界评级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加强评级监管的共识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制定更为严厉的评级监管法规,着手扶持保护本国评级机构发展,依赖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如: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建立本土评级机构;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凡发行本币债券和银行借款必须由其唯一的本土机构进行评级;韩国加强了双评级管理,规定发债主体必须选择韩国的国家信息和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作为双评级机构之一;日本政府出资支持其控制的亚洲评级协会扩大日本评级机构在亚洲的影响。这些迹象表明:信用评级正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掌握评级话语权抵制现行不公正的国际评级体系正在成为一种潮流,这就为我国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评级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建议:
一、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中央应将加快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国策、并纳入国民经济与金融发展规划,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使国家信用评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净债权国,如果没有评级话语权,也就没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市场定价权。因此,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是保护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需要。(1)在监管体系上,坚持统一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评级机构的归口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严格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标准)。(2)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与扶持民族评级机构开展国家信用风险评级结合起来,确保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对境外人民币主权债务工具的评级话语权。(3)制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成长壮大,可选择二至三家有发展潜质的民族评级机构(以国有参股方式),给予重点扶持。提升国际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使民族评级机构有能力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争取应有的金融事务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