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河南林州官方称停止供暖因系统改造预案失效
国内新闻 时间:2011-01-13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1875
主持人:好,谢谢王涛给我们带回来这个具体的情况。
王教授,我们其实在王涛给我们介绍这个具体情况之前,我们也看到了人民网的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当时没有对人民网的记者做任何的解答,但是对我们记者已经给出了答案。从他的答复里面看到,不是没想办法,而是想了办法,办法失效了,您怎么看待这个解释?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首先,我们当然都希望,林州的宣传部门给出的这个所谓原因的解释,它不是一个危机公关的预案,它是一个真正的应对当时电厂要被拆除所做出的一个预案。如果是这样的话,实际上整个预案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从片子中的介绍,整个预案的设置和它整个运行,应该说还是存在一些差错的。因为你1月5日决定炸掉这个锅炉了,炸掉这个电厂了,但是你12月份才进行专家论证。
主持人:而且我们北方的供暖习惯是11月15号开始供暖。
王锡锌:没错,没错。
主持人:你要真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你应该在供暖季之前,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
王锡锌:当然应该是这样。所以整个预案的论证、调试等等,应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疏漏,而这种疏漏,我觉得当地应该是估计到,如果没有估计到这种疏漏的存在,导致了电厂被炸掉以后,热源被切断,这个温暖也被停掉,那么这时候显然是有一个重大的责任,需要去问谁应该承担这些责任,到底是那些专家,还是我们制作预案和管理预案的这些部门。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像我们短片中,其实当地老百姓的要求很低了,他只是说你如果有预案的话,应该告诉我们,你应该采取预案,应该保证预案能够成功,即使这个预案真的出了问题,那么你应该尽快地告诉我们。
其实我们看到,现在媒体披露的林州停暖这件事,在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当地政府给出的解释是只要停两天马上就可以供暖。但是结果三天过去了,非但没有来暖气,而政府又让民众,你们可以去把这个供暖费拿回来了,这个意思是什么?这个意思就是可能这个冬天就没有暖气了,前后的事实信息披露也是矛盾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当地政府制的这个预案,预案、预案,就是预先应该让大家知道的这么一个方案,不仅政府制定出来,我制定出来了,更重要的是供暖是跟我每一个人有关系,你应该让我当事人知道,怎么可能说这个预案都失效了,我都不知道。
王锡锌:所以我刚才说了,我们当然是有一种假设了,这种预案我们最好不要看到是当地政府为了应对现在这样一种情形而做的危机公关的预案。其实真正的预案应该说它首先应该对当地的民众,受影响的那些人应该对他们告知,另外,要广泛地征求意见,同时应该要注意到,这么长的时间,你不能等到年底,甚至已经过了那个节能减排最后一个期限了,才仓促地来进行论证,来进行相应地拆除原来电厂的措施,这种预案本质上可以说它有和无,其实差别都不大。
主持人:数九寒天,最不愿意看到,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就是暖气被停掉,但是这件事情就是发生了,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这件事情又给后面提供哪些经验和教训?我们的节目稍候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今天我们的记者来到优创电厂,看到这里的几座冷却塔已经被拆除,据了解优创电厂自6年前投入使用后,一直是当地两家热力公司的主要热源。
林州市电业局工作人员: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出台之后,限于这种环保、节能考虑,所以说地方小火电全部都已经停止了。
解说:关停小火电是国家“十一五”期间“上大压小”的要求。其实林州市也早已经开始了“上大”。2009年6月,大唐林州热电联产机组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这个项目正是为相应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而实施。原本计划于2010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而大唐林州要代替的就是包括优创在内的14组小机组。至于“关小”,林州市也早有计划,在2008年林州市政府的一份工作报告中,曾提到“林州市优创公司一台5.5万千瓦机组为保障城区供热,经上级部门批准,待大唐机组建成后,将予以关闭,那么优创电厂的关停最后期限究竟是什么时候呢?
在这份2010年河南省节能减排主要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中,各项任务都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可是“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的进度要求确是空白,这是否意味着林州还有争取继续留存的空间,我们尚无法得知。而我们看到的是,今年1月5日优创电厂拆除了冷却塔。
王涛:我现在是在林州市清华园的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自从停止供暖之后,这家幼儿园的小朋友现在是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个班里的小朋友的供暖工作主要是靠这台空调,可以看到,由于这个班里的面积比较大,所以现在室内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解说:事实上大唐林州项目还没有建成,这就意味着关停优创后,市区供暖将成为问题。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停暖前,林州市领导也表达了两难的困境,因为关闭优创电厂是死任务,不能因为供暖而耽误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不过就在林州市政府网站上,有一条新闻,《代市长王军夜查城市供暖》。文章说到代市长王军在1月5日晚走访力源热力公司,表示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供热系统维修成功,让群众温暖过冬。而作为优创电厂的暂时替代,中升钢铁有限公司将为林州市的两个热力公司供电。
林州市优创热电有限公司前工作人员:中升钢铁公司是一个民营企业,根本不解决问题,它不是电厂,它是一个焦化厂,搞焦化,煤经过加工之后搞焦煤,以后有一点点燃量,另外供热关岛要重新建,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
解说:旧的拆除,新的未建成,代替的没有能力,停暖似乎就成了无奈的结局,而林州市市民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供暖期内,是否也不得不去承受这无奈的寒冷呢?
主持人:王教授,是不是因为要完成国家的节能减排任务,所以当地民众才要承担这个被停暖气这么一个后果,是这种因果关系吗?
王锡锌:毫无疑问,不应该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因为从节能减排的一个战略举措来看,我们的确是需要对目前这样一种高能耗的、污染环境的一级产业进行调整。所以国家的战略意义上来说,这个选择当然是对的。但是很遗憾,我们看到在林州这个个案里面,其实他在当地政府的官方文件里面也讲到了,似乎要把节能减排和这次的停暖要建立起某种因果,因为这个文件里面说了,节能减排是死任务,不能够因为供暖耽误了节能减排,好像要建立起一种联系。我觉得这应该是在转移这一次停暖的问题,转移人们的视线。因为如果说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话,它应该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有一个时间表,应该要做好衔接。请问,在1月5号之前,你的时间表在哪里,你有没有做到这个衔接。难道说节能减排就一定要在这个数九寒冬,以停掉五千多户人的暖气作为代价吗?这两者毫无疑问不应该建立起联系。
主持人:刚才短片里面,我们也相对比较客观地形容了当地政府的一种尴尬。因为一方面是硬任务,一方面是硬指标,哪个都不能做不好。但问题是他们现在陷入的这种尴尬,是注定要完成这个,就一定要完不成那个吗?还是说这个尴尬是自己导致的?
王锡锌:我觉得至少在这个个案中,人为的因素肯定是占大头的。因为按照林州自己当地的规划,其实一个原来的电厂,因为是高能耗的,所以早就决定要拆除了。因此决定要建一个新的、能耗更低一点的,热效率更高一的这样的一个新的电厂。这两者本身是可以衔接起来的。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没有衔接好?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是不是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已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平时不算账,一到最后看完不成指标了,马上冬天来了,年关来了,算总账,算总账的代价可能就人为地制造了节能减排和当地供暖、供电的紧张关系。
主持人:换句话说,我们体会地方政府的难处,但是这个难处绝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借口去搪塞。
王锡锌:其实这种难处我觉得在整个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位之后,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没有发生这种停暖、停电的情形呢?有可能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时间表上,每一步,一步一步做,平时把功课做足了,而不是到了某一个点,马上要交作业了,一看没办法,只能让老百姓来买单,这种做法我觉得是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而且我们就看,就是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境上,其实就像地方政府所说,有硬指标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还有硬任务,就是要供暖,在二选一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选择给老百姓供暖,而是满足了要完成硬指标。
王锡锌:没错,这种情况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林州个案中看到了。其实在这个之前,在去年,因为去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许多地方都要完成节能减排的硬指标,这种指标我觉得“硬”这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完成硬指标的同时,如果没有做好衔接的话,最后就会带来一个当地老百姓利益受损的问题,那么在这两者之间,人为制造的尴尬到底如何来化解,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采取的是宁可得罪当地百姓,也不愿得罪上级,因为上级在这里面是,这种节能减排的指标可能是一个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