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美国控制我国大半信用评级市场 威胁金融主权
行业动态 时间:2010-04-12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5240
二、遏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渗控图谋,捍卫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安全
外资机构可以参与不涉及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评级业务,但绝不能允许其主导我国评级市场。目前,美国评级机构可以不受限制地参与我国政府和各类企业(包括金融业、国防工业)的信用评级,必须完善信用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1)明确限制外资评级机构不得涉及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如大型国有企业与主要金融机构,以及国防工业(兵器、航天、航空、核工业、船舶)等。(2)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对等原则。在批准外资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同时,我们应该要求其所在国政府承诺对中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以捍卫我国的金融主权和国家安全。
三、外资机构持股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对不涉及国家金融、经济技术安全的评级,可采取“双评级”
信用评级业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世界各经济大国都是依靠本国评级机构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评级服务。严格控制外资评级机构进入的控股比例。根据我国国情:(1)借鉴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银行的相关规定,外资机构持股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而且不能直接或间接控制合资企业的经营权。(2)在华独资或中外合资的评级机构,凡是涉及为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情报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在华评级业务。(3)对于不涉及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评级应采用“双评级”。也就是说外资评级机构参与不涉及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评级,必须有本国的评级机构同时出具评级报告,以保障我国骨干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获得公正的待遇。
(课题组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课题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吴红,副组长:国家安全部经济研究中心江涌。)
相关链接
信用评级的作用
信用评级业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信用评级是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价,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经济决策,它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并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及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它的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美国次债危机证明,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经济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1997年,美国穆迪宣布对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降级,直接导致其股价狂跌和倒闭,美国美林公司乘机接管了山一证券,以极少的代价成功进入日本证券市场。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信用评级引发的一场灾难,在2008年10月22日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美国三家评级机构承认他们犯了道德错误,向市场提供了虚假评级信息。迪拜债务危机再次表明,美国主导的信用评级不能有效揭示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的风险。目前,加强评级监管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评级监管已写入G 20金融峰会宣言。
美国信用评级占据国际垄断地位
穆迪、标准普尔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和拥有绝对话语权。信用级别是否客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级机构的立场,美国评级机构渗透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成为美国持续推行其价值观与政治经济强权的重要工具。而美国资本市场的评级准入限制保证了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
由于拥有全球最多的金融资本,美国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美国评级市场的准入制度使得美国评级机构得以凭借美国强大的金融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地位。
同时,对于国外评级机构试图进入美国市场,虽然没有明确限制的法规条例,美国监管当局对外国评级机构的进入一直持严格限制的态度。日本最大的评级机构R & I从1998年开始申请进入美国评级市场,用了近10年时间,取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但要在美国真正开展评级业务尚有许多不成文的限制。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监管的法规中有一条新规定: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将决定银行法定准备金数额的多少。这些规则的制定和推广使用,加强了美国评级公司的强权地位,美国评级公司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但是在国际社会上还没有一个机构来监督美国的评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