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美国控制我国大半信用评级市场 威胁金融主权
行业动态 时间:2010-04-12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5238
美国评级机构采取的是双重标准
美国评级机构的双重标准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在美国本土评级时,主要依据被评估公司自身或经美国会计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但是,对于美国以外的企业,除少数进行“自愿评估”(需要付费)外,大多数则依据评级机构的独立评估。另一方面,对美国本土市场存在的问题经常视而不见,而对他国尤其是美国不喜欢的国家的资本市场动态往往“明察秋毫”。在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破产的同时,美国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良投资高达23万亿美元,美国评级机构都不曾降低美国银行的信誉等级。从“9·11”袭击,到安然等巨型企业的财务丑闻,到众多华尔街股票分析师不法行为连续曝光,再到2003年11月摩根大通等华尔街知名银行的金融欺诈,直至伊拉克战争与持续恐怖袭击威胁等等,美国资本市场遭遇一次又一次冲击与持续威胁,国际资本纷纷逃离美国,但是美国评级机构都没有也不打算降低美国的主权评级。
信用评级业在世界各国受到严格控制
由于认识到信用评级的特殊性,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如日本、韩国、印度、瑞典、俄罗斯等都主要依靠本国评级机构来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安全。各国大力发展本土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以保护国家利益,对外国评级机构的入境大多持限制态度,即使允许外资进入,也是严格限制其控股比例。例如在日本和韩国,美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没有超过20%;日本企业评级必须有一家本土评级机构出具评级报告;美国标准普尔在印度的评级机构C R ISIL仅有9.57%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