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500%的利润?传蒙牛特仑苏成本1元卖6元暴利惊人

热点关注 时间:2014-09-02 作者/发布人:科杰在线 点击:1977

  [ 蒙牛特仑苏有机纯牛奶6元多一盒(250毫升),该款产品的原奶采购均价为4~5元/公斤,一公斤原奶可以生产四盒,每盒的原奶成本仅为1元多,不会超过2元 ]

  上半年,高奶价不仅给靠挤奶营收的上游乳企带来福利,以原奶为原料的下游乳企也赚得盆满钵满。

  截至目前,乳企半年报纷纷亮相,现代牧业(01117.HK)、原生态牧业(01431.HK)和中国圣牧(01432.HK)3家上游乳企,以及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02319.HK)、光明乳业(600597.SH)和三元股份(600429.SH)4家下游乳企“一起发财”,共赚了47.81亿元。

  因为饲料成本增长,原生态牧业方面表示:“我们能够将部分成本增幅转嫁给(下游)客户。”而处于下游的伊利股份方面则将利润增长主要归于“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去年下半年产品售价调整”。

  一位资深乳业专家向本报记者分析称,“原料奶成本在终端产品价格中的占比只为一半左右,其他还包括包装、营销、人工等其他因素。”比如,蒙牛特仑苏有机纯牛奶6元多一盒(250毫升),该款产品的原奶采购均价为4~5元/公斤,一公斤原奶可以生产四盒,每盒的原奶成本仅为1元多,不会超过2元。

  随着原奶价格今年上半年出现拐点,伊利、蒙牛等下游乳企开始囤货备战,根据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30日,伊利的存货为50.9亿元,较年初增长38.2%;蒙牛存货为44.6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72.9%。

  上下游齐赚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奶荒”福利已经不再那么丰厚,继去年12月国内生鲜乳均价涨到4.7元/公斤后,今年2月份以来已经出现拐点,中国奶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均价“破4”后,8月份第2周已经跌至3.95元/公斤。不过相比新西兰方面目前的2.74元/公斤,国内目前奶价仍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日前表示,奶源缺、奶价高将是困扰我国乳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解决,“我国已经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

  作为靠出售原奶为主要收入的上游乳企,显然希望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因为高奶价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半年报显示,现代牧业上半年实现营收25.85亿元,同比增长86.2%;净利润为5.23亿元,同比增长240.6%。原奶销售均价为5.15元/公斤,同比增长19.8%;奶牛养殖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至38.1%。“受原料奶供不应求的市场影响,公司原料奶平均售价上涨。”现代牧业方面对此解释称。

  此外,原生态牧业和中国圣牧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取得150%和171.5%的同比增长,原奶业务整体毛利率均维持在47%的高水平上,同比分别提高7.8个百分点和12.9个百分点。原生态牧业方面分析称:“未来,国内居民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持续提升,以及对健康日益关注,将不断提升对优质原料奶的需求。”

  本报记者了解到,飞鹤、蒙牛、光明和伊利是今年公司的四大客户。其中,飞鹤和蒙牛均向原生态牧业采购优质原料奶,用于生产高端乳品。

  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昨日向本报记者分析称:“资源约束和养殖业水平低是决定目前中国原奶价格高的主要因素,不过目前国内原奶价格处于下滑通道,这将会触碰养殖企业的底线,谨防散户杀牛以及大面积退出的恶果。”

  而这种担忧早就在乳业上游得到印证,日前一位养殖企业高管对于原奶价格滑落局面称,不可能一直跌下去,否则奶农就不干了。

  原奶价格的波动,意味着下游乳企的原料成本压力也有所变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价格调整,下游乳企也在消化国内高奶价。

  上半年,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分别实现营收272.86亿元和258.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9%和25%;净利润分别为22.93亿元和10.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93%和39.9%。

  昨日,伊利方面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称:“目前伊利自控奶源达到95%,受到原奶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此外,伊利花在每一包牛奶的广告费,连续几年都在下降。”

  蒙牛半年报显示,如果不含雅士利,业绩增长幅度为17.5%,并称“期内公司继续深化内部结构调整,精简产品结构,使得资源能有效聚焦在主打产品上”。收入增幅贡献较大的产品为特仑苏、未来星等产品。

  此外,光明乳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48%至2.09亿元,增速比较亮眼;三元股份上半年也艰难实现扭亏,净利润为1.79亿。

  应对高奶价

  去年下半年“奶荒”带来的原奶价格走势变化,是经济周期性的一种表现,影响了乳业上下游。

  根据对全国14个省(区、市)300多个规模化奶牛场监测,2013年1月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5元/公斤,而到了12月份就涨到了4.7元/公斤,涨幅高达25.3%。而根据国际奶业经济学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原奶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08元/公斤,新西兰平均收购价格仅为人民币2.83元/公斤。

  对此,宋昆冈日前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表示,产品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部分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陈渝认为,散户可以以“小投入、小产出”的节奏小步慢跑,但是规模化的奶牛养殖企业则只能高举高打,这就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饲料价格不便宜,且懂点技术的工人又都不甘愿留在养牛场,导致人力成本也很大,这都推高了原奶成本和价格。”

  不过他分析称,今年上半年原奶价格已经出现拐点,但毕竟还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这将是接下来乳业长期面对的事实。“不过终端价格的调整也不是惯用手法,因为消费者不傻,国际市场的乳品也以性价比优势填补国内市场,因此涨价空间有限。”

  随着国内原奶价格出现拐点,伊利、蒙牛等企业的存货明显攀升。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伊利的存货为50.9亿元,与年初36.83亿元相比增长38.2%;蒙牛存货为44.6亿元,与年初25.8亿元相比增长72.9%。伊利方面昨日对此向本报记者回应称,“原辅材料自4月份开始下降,公司提前采购一些原材料,为下半年做准备”。

  三元股份副总经理吕淑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公司对此采取多种措施来消化原料成本:一是研发并推出高附加值的功能产品,科学转移部分原料奶成本;二是对老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性价比,良性分担成本;三是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水平,合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随着奶价的回落,乳企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有所提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乳品产量为222.9万吨,同比增长2.21%,液体乳产量199.7万吨,同比增长1.95%。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各月的产量数据同比均为下跌,但7月份乳制品和液体乳产量全部转为增长,累计产量同比跌幅缩小。

  “7月份乳制品产量的增长与各乳企的促销有一定关系,随着乳制品消费旺季的到来,乳制品累计产量有望在1~2个月内实现增长,而全年产量也将保持增长势头。”中国奶业协会对此分析称。

与此相对应的新闻是:提价策略让伊利蒙牛业绩猛增

  伊利股份发布的2014半年报显示,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71亿元,同比增长14.36%。之前蒙牛乳业(02319,HK)公布的2014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收入近258.36亿元,同比增长25%。两家乳业巨头的收入达533亿元,其中液态乳依然是蒙牛和伊利销售的主力军。

  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伊利在半年报中表示,营业收入增长,是产品结构调整及单价提高所致。蒙牛则认为,深化内部结构调整、精简产品组合,聚焦主打品牌,辅以创新市场营销,成效显著,同时产品自去年初不同时段进行了提价。

  上述两家液态乳巨头的经营费用也出现了较大增长,不含雅士利,蒙牛的经营费用同比增长了20亿元左右;伊利的三项费用同比增长在7亿元左右,管理费用增幅近三成。对此,伊利解释称,广告宣传费用和职工薪酬增长所致。蒙牛方面称,因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费用投入策略,使得经营费用上升,这主要是针对市场竞争,加大销售渠道投入、继续增加数码媒体及线下市场活动投入的结果。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乳制品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内部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新品推广更需要巨额营销做支撑。

  上半年净利均增三成以上

  伊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3.06亿元,同比增长32.09%。蒙牛上半年录得纯利10.49亿元,同比增长39.9%。

  伊利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一是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去年下半年产品售价调整使得本期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二是严控费用支出,在收入取得增长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三是本期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增加使得利息收入增加、财务费用减少;四是本期理财产品到期取得收益,使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

  蒙牛则在中期报告中指出,原奶成本下降,加上蒙牛产品自去年初起不同时段的提价,进一步提升了毛利,同时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发展高利润产品。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半年国内乳制品消费量增长较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增幅在15%~20%。另外,各大乳企都加大对有竞争力产品的推广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销量的增长。”

  宋亮还表示,未来几年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就会达到千亿级别,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4%左右。随着3~12岁儿童以及中老年人群奶粉市场的快速发展,奶粉市场空间将会更大。

  乳业专家陈瑜表示,随着乳制品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中小乳企逐步被淘汰,商超、母婴店和电商触及更多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奶源上占据优势且具有品牌知名度的乳企巨头销售收入会保持较快增长。

  行业竞争激烈 营销费用较大

  半年报显示,伊利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约为52亿元和15亿元,销售费用增幅不到一成。伊利自称,由于加大费用管控,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然而,管理费用却出现近三成的同比增幅。销售费用增长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和职工薪酬增长所致;管理费用主要是职工薪酬增长所致。

  宋亮认为,伊利职工薪酬之所以增长,部分是员工数量增长的结果,比如新建工厂需要招聘新员工,但更多的还是员工工资上涨所致。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明军称,“一、二线城市乳制品消费增长已经放缓,大概在3%~5%,当下我国乳制品消费的主力军是三线及以下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还较为依赖电视,这也是为何各大乳企还要保持高额的电视广告的原因所在,比如伊利斥资3亿元冠名某亲子类电视节目。”

  蒙牛指出,因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费用投入策略,不含雅士利,经营费用达67亿元,同比增长20亿元,约占收入的28.7%,而去年该数据为23%。

  “乳制品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内部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新品推广更需要巨额营销做支撑。2014上半年不仅蒙牛销售及营销费用增加,已经披露半年报的光明乳业(600597,股吧)销售费用也呈增加态势。”简爱华表示。

  另外,加大销售渠道投入,也使得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出现较大增长。

  宋亮表示,蒙牛销售及其经销费用增长较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强化渠道下沉,比如拓展餐饮及特殊渠道,大力增加网点,进驻各大商超及母婴店。

--------------------------全文完----------------------------
0% (0)
0% (0)
整站字母快速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9 0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劳动就业 政策法规 热点推荐 创业新闻 创业指导 创业课堂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 | 装修日记 | 学驾驶经历 | 免费信息发布 | 网站地图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邮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备06007228号 
版权所有: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