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国内奶粉原料及监管成本骤增 或将集体涨价

行业动态 时间:2010-09-27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883

一边是进口原料乳粉价格高涨,另一边是政府部门要求“全程监管”乳制品生产流通,由此带来的原材料和运营监管成本的双重压力,恐令国内终端奶粉市场在年底前掀起新一轮涨价潮。

乳业“三聚氰胺风波”过去已两年有余,但“问题奶粉”的阴影迟迟没有彻底散去。上周末,国务院再次发文要求加强乳品安全管理,在最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三聚氰胺的生产流通将实现“实名制”管理,企业对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每批出厂产品也要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风暴曾一度令中国乳业陷入“绝境”,而企业自身监管和运营成本也由此大幅提升。一家乳品企业负责人透露,从2008年以来,企业销毁奶粉已经遭受了不少损失,近两年,为实现品质上的保障,不仅奶源实现了全面进口,同时监管也已投入上亿元,多方面的成本压力已成为奶粉价格上扬的主要推手。

此次国办发布的监管新政对于企业的成本压力尚无法量化,但拉抬奶粉价格的中长期因素依然不容小觑。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虽然此次乳品入市“全程监管”等新政对国内乳企的成本增加幅度还无法评估,但三聚氰胺的严格管理必定导致国内奶源紧缺加剧,直接影响到乳制品市场的供需平衡,导致奶粉价格进一步提升。

此外,对国内奶粉零售价格影响更为直接的是近期原料价格的高企。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乳品加工企业,其奶粉奶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进口奶源”,即从国外进口原料粉,在国内进行加工包装;另一种是自建牧场,采用自有奶源进行生产加工。

据了解,今年以来,进口奶源价格持续上涨,最近的国际脱脂奶粉拍卖价达到3229美元/吨,比去年2900美元/吨最高点价格上涨了300多美元。而国内奶源的收购价格也开始上扬,接近4元/公斤。王丁棉告诉记者,无论乳企采用哪种奶源,国内乳企的奶源成本吸收能力已接近极限。

记者在市场上发现,美赞臣、惠氏、雀巢等进口产品已经上调了价格,部分奶粉有5%-10%的价格上浮。有分析人士认为,洋奶粉的率先涨价将带动奶粉行业的集体涨价,这或许是自4月份后奶粉第二次调价。

此涨价的消息并未得到国产奶粉企业的证实。一家国产奶粉企业的负责人仅向记者表示,奶源采购价的确上涨得很快,但成本上升的因素企业已经消化掉了,因此短期内不会有价格调整。

不过,王丁棉介绍说,目前企业在制造奶粉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库存原料,因此奶源采购价格提升的终端显现有一定滞后期,零售价格调整或许会在年底有所体现。

--------------------------全文完----------------------------
0% (0)
0% (0)
整站字母快速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9 0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劳动就业 政策法规 热点推荐 创业新闻 创业指导 创业课堂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 | 装修日记 | 学驾驶经历 | 免费信息发布 | 网站地图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邮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备06007228号 
版权所有: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