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外媒嘲笑称中国新交规为追尾而设,公安部称要坚决执行

热点关注 时间:2013-01-05 作者/发布人:科杰在线 点击:943
  “在中国,黄灯也变成红灯了吗?”一部1月1日起施行的“史上最严交规”让这道“色彩题”成为2013开年首个引发国际关注的“中国争议”。
  
  “看见黄灯能不能停住”、“见到绿灯会不会紧张”,中国机动车驾驶员对“闯黄灯”新规的抱怨被外媒视做中国民意对“不合理”政策新规的又一次集体吐槽,一家媒体甚至发出“中国新交规看来是为制造撞车而设计”的嘲笑。
  
  昨天,围绕黄灯的激辩在中国互联网上持续发酵,它被上升到关乎“法的精神”,中国公安部也已表态坚持黄灯新规。“中国是道路文明的新手,也许人们还不太适应”,常来中国的英国商人哈丁如此总结“黄灯之争”。
  
  “黄灯前新的中国恐慌”,德国《世界报》3日以此为题说,黄色本应是警示的标识,现在成了最让中国司机愤怒的颜色,还有人抱怨绿色更让人心慌,因为不知道它何时会变成黄色。
  
  有中国学者则注意到此事反映出的中国新社会生态——在这个允许争议的时代,民意与法规的齿轮已站上相互咬合的操作台。
  
  “闯黄灯”记6分的规定已实施三天,这一严格的规定引起广大司机的热议,认为规定不科学。但相关专家表示,“闯黄灯”违法毋庸置疑,法规重在让司机有遇黄灯减速停车的意识,不应以是否停在路口停止线内作为处罚的依据,这样司机也不用“急刹车”。
  
  “闯黄灯”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有热心网友做了相关试验,称在距离停止线5米时发现黄灯亮时,即使是以时速20公里行驶,司机平均反应时间1秒,停下来也需要7.4米,也就是说百分之百会闯黄灯。在这组数据的支持下,以及几天来很多网友吐槽遇到的为避免“闯黄灯”引发的事故案例,据称全国范围内已有100余起。虽然无法经交管部门证实,但司机纷纷对“闯黄灯”违法这一规定发表看法,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法规不合理,司机操作起来很难。
  
  司机张先生说,这几天上路开车,一到路口他就条件发射般地紧盯交通信号灯,如果是绿灯时,他保持中等速度前进,生怕突然变成黄灯无法停车。“现在反而看到红灯时踏实了,起步过路口,怎么也不至于突然变成黄灯吧。”张先生说,闯一次黄灯记6分,他绝对不敢以身试法。
  
  市交管局表示,交管部门将严格执行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123号令)和《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124号令),对驾照管理、交通违法记分等新规定,按照公安部令的精神落实,目前交管部门暂时还未出台新的执法措施,也未有“闯黄灯”被处罚的案例。
  
  -专家释疑
  
  不闯黄灯致拥堵无科学依据
  
  网友热议“闯黄灯”的问题,集中在处罚是否合法、合理,“遇黄灯就停”在操作上是否可行,以及“闯黄灯”会引发交通拥堵三大方面。记者为此专访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教授,解答了网友们的疑惑。
  
  释疑一:“闯黄灯”违法毋庸置疑
  
  很多司机认为闯黄灯违法不能接受,但实际上关于“闯黄灯”违法的定性,早在2004年就已经明确。余凌云教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规定: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也就是说没有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必须减速停车,否则就属于违法。“如果没过停止线也继续通行,就突破了法的界限。”余凌云教授说,“闯黄灯”违法针对的对象,正是那些漠视黄灯,甚至见到黄灯加速通过路口的违法司机。
  
  释疑二:合理行政保证实施效果
  
  很多司机抱怨,路口的绿灯变成黄灯时,即使踩急刹车也难以保证停在停止线内,甚至会引发追尾事故。对此,余凌云教授也同意应给司机合理的反应时间,交警对于法律规则的执行应当合理。“什么是违法的标准,宽严的空间,以及人的自然反应和实行过程,都是应当考虑的。”余凌云教授说,只要司机能遵守立法的目的,在黄灯亮时有守法意识,通过刹车减速停下来,而不是冲过路口就可以不认作“闯黄灯”违法。也就是说,如果司机在停止线内发现变成黄灯,即使停车时的位置已经超过停止线,甚至完全越过停止线,都不应认定违法,这样司机不用“急刹车”,也就不会出现司机所担心的追尾事故的发生。“黄灯亮时要停车,但不是一定要停在停止线内。”余凌云教授说。
  
  释疑三:不闯黄灯致拥堵无依据
  
  余凌云教授注意到,一些司机认为,由于担心“闯黄灯”,车辆在通过路口时速度放缓,导致单位时间通过路口的车流量减少,会加剧交通拥堵,“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闯黄灯’反而会造成拥堵。”余凌云教授说,在北京很多路口,在黄灯时还有车辆进入路口,时常会出现相邻方向变成绿灯,正常通行的车辆和“闯黄灯”车辆在路口相遇,车辆减速、叉死路口随之出现,影响了正常通行车辆的通行,无法实现黄灯之后净空路口的作用。
  
  -记者调查
  
  司机过路口患上“恐黄症”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1日正式施行不过三天,其中的“闯黄灯”罚则便成为争议焦点。网民称“闯黄灯记6分”的新规“完全无视牛顿定律”,而相关主管部门则表示,新规实施后“因违反交通信号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是走是停?
  
  黄灯竟成行车困扰
  
  相关主管部门对“闯黄灯”这样解释:“黄灯亮时,只要机动车车身任何一部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继续通行,不认定为闯黄灯。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继续通行,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要停止通行”。
  
  然而,记者体验后发现,在实际道路行驶中,很难清晰判别车辆与信号灯的关系,黄灯反而成为司机的困扰,甚至影响到交通通行。
  
  影响一:路口车速减慢现拥堵。记者2日先后在北京的非主干路、主干路等不同路段体验,最直观的感受是,绿灯时段车速减慢。
  
  影响二:路口“险象环生”。记者2日在长安街西延长线的一个小路口看到,一辆深色高尔夫轿车在绿灯即将变灯时接近路口停止线,似乎意识到要“闯黄灯”,便猛踩刹车,但因车速较快未完全停止,而此时信号灯已变黄,司机只得加速离开。
  
  同日下午,在东三环外百子湾路口,一辆红色轿车在变黄灯时突然刹车,导致后面一辆出租车险些追尾。
  
  路口咋过?
  
  一见黄灯就犯怵
  
  “开出租车这么多年,不知道路口该怎么走了。”北京某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司机说。
  
  受访司机向记者普遍反映,路口“不好过”的原因包括:绿灯变黄灯没有提示;交通信号灯配时长短不一,难以判断。
  
  公安部交管局2日表示,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只要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谨慎驾驶,“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而在某网站关于“你如何看待新交规‘闯黄灯罚6分’规定”的在线调查中,有超70%的受访者认为该规定“不合理,难控制,易造成更多违法和事故”。
  
  记者实地体验也发现,即使以时速30公里进入路口实线区,发现“情况不妙”后的制动距离至少需10多米,基本无法保证在停止线内把车停住,这就是网民所谓的“对抗牛顿定律”。
  
  是否违法?
  
  黄灯作用归于红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起淮介绍,从各国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机动车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同时在这个缓冲地带实现净空路口的作用。
  
  “新规规定闯黄灯扣分比以前闯红灯还多,这就使黄灯基本等同于红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认为,新规对“闯黄灯”处罚如此之重,值得商榷。
  
  专家建议,应考虑驾驶员长期形成的驾驶习惯,设置一定的缓冲期,在缓冲期内对闯黄灯行为不进行处罚并加强宣传教育。
  
  公安部交管局2日表示,对一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号设置问题,公安交管部门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
--------------------------全文完----------------------------
0% (0)
0% (0)
整站字母快速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9 0

综合报道 经济形势 劳动就业 政策法规 热点推荐 创业新闻 创业指导 创业课堂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 | 装修日记 | 学驾驶经历 | 免费信息发布 | 网站地图

地址:合肥市临泉路香格里拉花园 邮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备06007228号 
版权所有:科杰服务(www.pc354.com) 建议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浏览本站,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