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男女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吗?

时间:2015-11-11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596 【点击复制链接】

  石头和橙子是一家公司的男女同事,他俩年龄相仿却并不熟识。后来,在一次公司聚会中,他们饭桌间的交谈拉近了两人心灵的距离,于是," 友谊 " 迅速建立了——他们每天电话不断,有时回忆过去,有时互诉心事,有时开怀大笑。
 
  然而,这种 " 友谊 " 在他人看来却并不健康纯粹,旁人总难免去猜,他俩究竟有没有偷偷谈恋爱?
 
  这种被猜疑的感受相信你一定也曾经历,难道男女之间就没有纯粹的友情吗?
 
  不纯粹的 " 友情 "
 
  在过去," 男女授受不亲 " 的主流观点曾领跑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秩序和人们意识的改变,异性间的友谊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比如,美国一项人口统计调查显示,18 — 24 岁的人拥有异性朋友的数量比 55 岁以上的人多 4 倍。
 
  近期,我国心理学家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00% 的人都至少拥有一个异性好友;而 1985 年,在城市老年人口中,这个数字还不足 4%。
 
  那么,在这些比例当中,有多少是人们所谓的 " 纯友谊 " 呢?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看来,男女之间是不存在 " 友谊 " 的。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友情只有可能发生在品行端正、道德崇高的同性之间,而广为人知的 " 柏拉图式关系 " 本意其实也是针对友情与爱情界线的不确定性。
 
  柏拉图认为,所有的友情都是从彼此吸引开始的,只是有时,这种吸引再往下延伸就有可能附加肉体上的吸引,从而演变成爱情,所以,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界线难以划分,一旦友情产生,后面的情感发展方向便难以控制。
 
  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心理学家将友谊定义成一种 " 在两个人之间自发产生的相互依赖的情感,它包含了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陪伴、亲密、喜爱及互相帮助 ",而这个定义也是含混和不确定的。
 
  为了证明这种不确定性,心理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异性友情之间那种 " 瞬间的吸引和火花 " 非常常见。即使有时,人们觉得对朋友的关心只是出于友好,或试图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想、靠谱的朋友,然而,在潜意识里,大多数人还是将展示异性吸引力作为一种 " 附属品 "。
 
  学者认为,异性间的友情非常复杂,我们时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时推动一段关系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所以," 纯粹 " 的友情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太科学。
 
  不可避免的性 " 吸引力 "
 
  心理学家曾对异性友谊之间的模糊和暧昧进行过一系列调查。在一项针对 315 名在校大学生的统计中,接近一半的人都与他们所谓的单纯 " 异性朋友 " 发生过性关系。而在另一项调查中,心理学家对 88 对在校异性好友进行了访谈,同时还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征询了社会上成年人对自己异性好友的看法。
 
  这个调查发现,无论男女,均认为他们的异性好友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吸引 , 尤其是当自己对爱人不满时,异性好友身上散发出的 " 吸引力 " 更会随之提升,而这种现象在 27 — 55 岁年龄段的男女及 18 — 23 岁的女性中尤其明显。
 
  当然,在一切关系中,彼此间的吸引是两人进一步交往的基本前提。那么,在异性友情之间,这种 " 吸引 " 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对此,心理学家就数百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他们需要对自己最亲密的一位异性朋友进行情感评估,并在四种吸引类型中进行选择:
 
  友情吸引力——共同的话题和经历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爱情吸引力——想要发展成为伴侣;
 
  主观性吸引力——偶尔的主观生理冲动,但没有发展一段爱情关系的渴望;
 
  客观性吸引力——清楚地知道朋友身上具有哪些异性吸引力,但可能并不因此着迷。
 
  数据显示,几乎所有志愿者都认为对方具有友情吸引力,其中,14% 的人有想和对方进一步发展成伴侣的渴望,而超过一半的志愿者表示,在友情刚开始时,他们曾对朋友有过这种想法。
 
  另外,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异性好友具有主观性吸引力,而超过一半的人清楚知道异性好友具有哪些客观性吸引力。
 
  此外,几乎所有志愿者都认为,如果自己在对方眼里仅仅只有 " 友情吸引力 ",那么多少会有些 " 沮丧 ",并对自己的魅力和社会价值产生一些怀疑。
 
  纯友谊是神话
 
  如此看来,大多数异性间的友情都存在着 " 额外 " 的性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一些人有时也会产生 " 我是不是喜欢上这位朋友了 " 的压力和不确定。
 
  但社会学家认为,这种压力和不确定性在任何关系中都存在。比如,当你想要和一个同性成为朋友时,你可能会考虑,我该如何走近她呢?她愿不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呢?等等。
 
  你看,在一段关系中,我们时常都在试图揣测对方的喜好以及对自己的兴趣,也尽可能想在对方面前做到最好 , 而这种压力和不确定性如果发生在异性友人之间,加上男女之间天然的 " 性吸引 ",则很容易让人产生紧张或 " 心动 " 的错觉。
 
  许多对异性友情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在友情中,如果一方 " 心动 " 了,那么友情就不再纯粹,甚至应该 " 适可而止 "。其实,在各种关系中,都难免掺杂一些不纯粹的 " 杂念 ",只是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罢了。
 
  比如,为了维持和睦的婆媳关系,表面上你可能会勤勉地做一些平时并不喜欢的家务;为了保持和一些同性朋友的联系,你可能会刻意在应酬上多付出时间和金钱;为了 " 讨好 " 太太让她对你少一些唠叨,你可能会不时地给她送一些小礼物。
 
  所以,很多关系其实在本质上都有 " 不纯粹 " 的动机,只是我们对异性友情间那点展示个人 " 吸引力 " 的小九九过于敏感了。
 
  异性友情,好处多多
 
  如此说来,男女之间的友谊如果掺杂一些性的吸引力,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科学家认为,任何形式的友情都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据心理学家一项 Mata 分析显示,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其死亡风险与每天抽 15 根烟的人无异,而在此之上,拥有一个异性朋友则会拥有更多好处。比如,对方的欣赏可以使我们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此外,异性好友还有同性伙伴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平衡大脑性别。就拿文章开头的 " 石头 " 来说," 橙子 " 女性化的大脑思维模式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单一的男性大脑性别趋于丰富和多元。
 
  同时,在他与未来爱人相处的过程中,橙子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也会加深他对另一半的理解。他们就像彼此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在异性面前的种种魅力和缺陷。
 
  这也就难怪社会学家称,在夫妻关系中,如果双方都有感情要好的异性朋友,则这段婚姻会更加健康和稳定了。
 
  因此,真正纯粹的异性友谊是不存在的,但即使有一些性的吸引力掺杂其中,那美好的异性友谊也是不必要回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