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东迁,通州区楼市限购,燕郊房价猛涨。一夜之间,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燕郊看似成了最大的赢家。
《华夏时报》记者 12 月初在与北京通州区仅一河之隔的燕郊看到,新开楼盘单价已经全面超越 1.5 万元 / 平米,这比北京东迁信息发布之前上涨了 50% 左右,一夜之间燕郊人人为房疯狂。但事实上,无论本土原住民还是迁居燕郊的北京城区上班族,都没有太多感受到北京东迁带来的 " 福利 "," 为燕郊欢呼的只有几家本土开发商和投机客 "。
房价疯涨的背后,燕郊多年来并不正规的土地争夺战愈演愈烈,甚至演化成了持刀械斗;而人口迅速膨胀带来的生活困局,成为每个选择生活在燕郊的人心头抹不去的伤痛。
" 无人村 "
12 月 2 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田辛庄村家家大门紧锁,除村口一处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外,全村难觅人影。而在一个月前,田辛庄村还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村落。
11 月 8 日至 9 日,24 小时内连续发生的三起持刀砍人事件,令该村多名村民受伤,重伤者至今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田辛庄村民小李对上述事件的形容是:" 就和电视里发生在火车站那种见人就砍的恐怖场景一样,到村里见人就砍,敲开人家家门进去就砍。" 据小李介绍,原有千余人生活的田辛庄村在砍人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只剩下不足百人," 能搬的都搬走了 "。
田辛庄村多位村民认为,此次袭村事件和正进行的村子拆迁不无关系。
" 事发前,开发商连续 3 天到村里谈拆迁补偿,第 4 天,开发商没来,那些砍人的歹徒就拿着刀坐着开发商公司的车来了。" 小李说。
田辛庄村位于燕郊镇 " 南部新城 ",与已发展多年的燕郊北部地区相比," 南部新城 " 算得上一片 " 处女地 "。已竣工的楼盘数量不多,且目前入住率也并不算高," 南部新城 " 的更多楼盘仍处于边建边卖的阶段。田辛庄村因 " 过河就是北京 " 的优越地理位置,正成为燕郊地区的 " 兵家必争之地 "。
据三河市公安局在事件发生后通报的信息显示,田辛庄村已经具备村街改造条件,但由于相关管理办法仍在研究制定中," 该村的村街改造工作尚未启动 "。
而在今年 8 月," 尚未启动 " 改造的田辛庄村迎来了自称拆迁方的众诚易达 " 拆迁项目部 " 进驻。众诚易达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已与村主任、书记及村民代表签订了拆迁意向书。但三河警方公布的案情通报显示,田辛庄村是否改造,是在今年 9 月才最终得到确认的。
在提前获得村主任、书记的签约书后,众诚易达与留守村民开始了长达 3 个月的僵持,其间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 " 援助中心 ",并曾有一名法律专业志愿者免费向村民提供法务咨询服务。但这个援助中心,最终成为了最先遭遇 " 袭击 " 的地方。
据警方通报,11 月中旬,燕郊系列砍人案的 16 名嫌犯落网,部分涉案人员在逃。
暴力背后的暴利
小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村村民与众诚易达方面的主要分歧在于价格," 众诚易达给我们的价格是每平米 1500 元,这样的补偿方式我们在马路对面买套房简直是痴人说梦。"
小李所指的马路对面楼盘是燕郊最新开盘的楼盘之一,也是燕郊发展十余年来首个非本土开发商开发的楼盘,目前均价为 16000 元 / 平米。这意味着,即便在该小区买下面积最小的一套房子(50 平米左右),也要用 500 平米的土地兑换。
" 隔着一条河就是北京,那里拆迁陡然而富,我们这里拆迁却只能无家可归,我们不求能富,但至少也别让我们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吧。" 小李说。
据了解,与田辛庄村比邻的楼盘为港中旅开发,港中旅在 2013 年取得该片土地时,以招拍挂程序获得,单价为 680 万元 / 亩。而田辛庄 1500 元每平米的补偿标准,折合每亩价格为 100 万元。照此标准,田辛庄本次征地所涉及的 320 亩土地,两种算法相差约 18.5 亿元。
据一位要求匿名的燕郊地产界人士介绍,燕郊房地产业始终游离在正规与违规的边缘," 燕郊地产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一是外边的开发商进不来,土地都是燕郊本土的开发商把持在手里,港中旅是最近两年才有的惟一个案;二是拿地方式非常不正规,走招拍挂正常程序的是绝对少数。"
据《中国房地产报》公开报道,从 2002 年至 2015 年 8 月,三河市国土资源局以各种方式共出让 46815.97 亩土地,其中 19353.96 亩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商住建设用地性质大约为 14960.9 亩。但所有出让商住用地中,除了港中旅等少数开发商通过挂牌形式获得土地,多数本地开发商均以招标方式拿地,招标方式占整个商住用地交易的八成以上。
" 招标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设定各种各样的条件,帮助本土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拿到地,这样的方式对北京来说已经淘汰了,因为它背后存在着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但是在一河之隔的燕郊,它依然是主流。" 上述燕郊地产界匿名人士称。
燕郊建城之殇
按照燕郊现有规划,燕郊分为四个区域:北城西部旅游度假区、北城中部商业区、北城东部工业区及南部新城,但如今的燕郊除了房地产,几乎难觅其他产业,也看不出规划区域之间的区别。
" 燕郊有一种奇葩的批地模式,先把土地通过招标拿下来,然后放几年,再改掉土地性质,于是这块地最终就成了商品房。" 上述燕郊地产界匿名人士表示," 燕郊有很多养老用地、教育用地、工业用地 …… 最终都成了商品房。现在的结局就是,每天生活在这里的人要面对堵车、停水、没学校、没医院等各种不堪。"
据燕郊政府网的官方数据显示,燕郊 2013 年的常住人口为 50 万人,而这一数字在十年前的 2003 年只有不足 5 万,发布于 2013 年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2015 年燕郊人口将超过百万。
但是迅猛发展了十余年的燕郊,却在教育、医疗等基础保障方面几乎没有投入。
" 这里的地产商连商业地产都懒得做,那种收租金的方式发展多慢啊,做住宅楼没盖起来钱就回来了,比收租金省事多了。" 上述燕郊地产界匿名人士表示。
城市规划专家陈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燕郊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属于个案,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拥有如燕郊一样的区位优势。但是燕郊浪费了自己的区位优势,城市管理者没有对燕郊进行很好地把控," 甚至连最基本的管理都谈不上 "。
" 你很难想象未来的燕郊会是什么样。" 陈旭称,北京市政府动迁后,燕郊还会有更多的发展需求,可是如果让燕郊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他只会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最混乱的城乡接合部,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城市发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