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农行39亿票据大案到底是什么?内部人士来揭秘

时间:2016-02-02 | 栏目:热点关注 | 来源:不详 | 编辑:蝌索窝pc354.com | 点击:1304 【点击复制链接】

  农行39.15亿元的票据风波,远没有停息的意思。今天最新的消息是,两家股份行被牵扯进来,宁波和民生。
 
  民生银行的最新回应是:该单业务系民生银行与宁波银行开展的同业间正常的票据交易,所涉交易也仅是其中一部分,没有通过票据中介,民生银行也不是该单业务的委托行或直贴行。
 
  总之,从事件被曝出开始,票据仿佛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声讨无数,就连股市下跌也归责到这一银行传统的同业业务上。
 
  票据业务链条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手握90%票源的票据中介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票据掮客和银行的利益依存到底如何?银行自查后票据中介如何转型?票据流转路径是否会因此案而转变……对于非业内人士的我们,真的希望了解得更深。
 
  我们选择了一些从事票据业务的银行同业人士、金融市场部人士的声音,用最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一个真实的票据江湖。
 
  至少是票据江湖的一部分。
 
  企业A把票给企业B,企业B就把货给了企业A.
 
  企业B拿着票去银行A要现金(这个行为叫贴现),那么银行A就是直贴行,这种行为叫直贴。企业B要缴一定的手续费给银行A,银行A低于票面价格一点的钱给企业B .
 
  银行A拿到票,还可以卖给银行B,这就是转贴。转帖的交易对手只能是银行。
 
  那么,票从哪里来呢?90%的票从票据中介处来。
 
  同业人之一:某城商行票据业务老兵
 
  同业户、券商资管、风险资产这些消规模所有的手段都被监管点出,每条路都被堵死
 
  以前我说我是做票据的,没人知道是什么,现在我说我是做票据的,大爷大妈都能来掰扯两句什么39亿大案。干了十年票据,经历了07年信贷紧缩,09年四万亿大投资、11年河南严打、12年润银事件、13年钱荒、15年资产荒,每一次都挺过来了,即使在最困难的11年和13年,仍然觉得在危险中蕴含了一些机会。
 
  但这次好像严冬真的来了。
 
  同业户、券商资管、风险资产这些消规模所有的手段都被监管点出,每条路都被堵死;更可怕的是票据的基石一一银行信用被颠覆,谁都不相信谁。认识了多少年的老朋友做业务还必须得带上介绍信,国股行不带城商行玩了,纸票死的就差口气了,商票则彻底被市场抛弃,而对此,似乎没有人有什么办法。
 
  但我相信20万亿的票据总量没有其他任何一样产品可以取代,票据利率的暴涨最终将由实体经济的亿万企业买单而并非银行,消规模道路的堵死将使得大量银行资金闲置无法投入市场,我不知道监管层在发203号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李总理说的金融机构要帮实体经济减负的话,可以预想,票据风暴很快将蔓延到企业,2016年所有企业包括政府的日子只会更难过,要死大家一起死。
 
  票据既可以创造2015大牛市也可以创造最暗无天日的大熊市,这就是票据的牛逼之处。
 
  同业人之二:某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
 
  利差腰斩式削减,股市动荡,交易模式多变,中介参与量大 ,多重因素导致近期风险事故集体爆发
 
  每一次股灾之后,都是大规模的票据风险事故。去年6月底、7月初,圈子里面几十个亿几十个亿的风险爆发。
 
  这一次之所以影响大,是因为发生在单一银行,而且是国字头的银行里,所以影响才大。
 
  但是,这是道德风险。票据业务本身在我看来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绝对不像一些媒体说的耸人听闻。这项业务做了很久了,很多票据中介本身其实是有信用约束的。
 
  任何一个业务,只要有了道德风险,再好的业务也会是高风险业务,但不能因此否定了一个业务。
 
  票据业务是所有同业业务中,最辛苦的,最传统的。由于其金额大,收益相对高于于银行其他主营业务,必定承载了一个省分行每年完成任务的责任和使命。由于经济政策越来越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倾斜,近一年来,利差近乎腰斩式削减,又由于股市动荡不定,交易模式多变,中介参与量大,资金最终流向监控不利,导致近期风险事故集体爆发,从业人员却无端背负了过多的骂名。
 
  媒体通过一种近乎病毒式的传播,无限扩大了票据业务的风险,缺忽略了票据业务对银行的利润贡献,真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就像你酒驾把车开湖里去了说汽车行业有问题一样,任何一个东西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变坏的只是人心。
 
  关于农行39亿票据大案 银行同业人士这次把事儿讲清楚了
 
图片点击放大

  同业人之三:某华北区股份行同业部人士
 
  票据中介在转型做电子汇票,我们要提高票据中介介入门槛
 
  农行39亿新闻曝出来的前几天,跟我们关系很好的一个票据中介朋友就告诉我,现在好多票据中介都在考虑转型做电子汇票。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行业已经有所意识。
 
  从我们银行的角度来说,。需要自身规范流程,相关部门须加强监管力度。操作模式创新的同时,制度要跟上,避免操作性风险 ,让工作人员无从下手。当然这说起来简单,需要我们自身努力。
 
  从整个票据业务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首要做的是提高中介介入门槛,三农机构的同业户需统一备案管理。去年一大型中介爆发的2亿远期利息被挪用事故,就是由于村镇银行网银被中介操控,从而资金挪入股市而爆发。最终窟窿由恒丰银行兜底,现在不了了之。
 
  同业人之四:招商银行票据业务负责人李明昌
 
  票据市场节前以波动为主,节后利率可能反转向下
 
  影响2月份票据市场的因素有很多:
 
  一是工作日较少,本来只有28天再减去春节长假7天,加上节前节后热身回归时间,真正有效率能交易的工作日并不多;
 
  二是企业资金需求相对较少,除生产时间较少外,节前的资金备付也会比较充分,因此开票、贴现需求会处于一年中的低点;
 
  三是外部监管检查或将启动,各地监管机构落实203号文具体措施会在1、2月份相继出台,可能一家更比一家严;
 
  四是金融机构内部整顿开始,一方面是对照203号逐项整改,另一方面是根据风险案件暴露的问题完善流程和内控措施。
 
  上述因素注定:2月份是一个波动向下的行情,节前以波动为主,节后利率可能反转向下。
 
  春节后市场逐步回到需求和交易旺季,1月份银行本着早投放早收益的思路大举放款,企业为了提高春节前后备付积极配合,可以预料2月份的贷款投放需求不足,因此春节过后,补充存量到期资产和大量资金回笼后的运用配置立即成为票据市场的盛宴,利率逐步走低应该是大概率。
 
  此外,关于这一次农行案,市场参与机构的领导或部门过于恐慌,决定停止部分业务和常规交易太仓促。
 
  关于票据江湖,当然,以上银行业人士观点只揭开冰山一角。
 
  但这是最真实的一角。我们会继续为您追踪,请留意券商中国后续系列报道,还原一个真实的票据交易链条。